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觸網”以種子為核心
“觸網”以種子為核心
農資行業的標準化程度目前還很低,同時還是低頻次、用戶群體巨大的剛性需求行業。在整個農業生產中,無論農技服務、產量、產品品質、種子都是最關鍵的因素,種子是農資產品、農技服務、農產品的“根、魂、本”。因此農資行業無論是標準化、增強用戶體驗還是增加需求頻次方面都需要以種子為核心來開展。
“互聯網+農資”首先要做的是農資行業的標準化。農民購買農資的原因是為了獲得它的種植結果,而農資的根——種子是有生命的,同一顆種子由于氣候、土壤、肥、藥、水等生產條件不同會產生不同種植結果。因此農資商品描述信息的標準化不像圖書、電子產品、打車服務那么容易,如何把農資商品描述信息標準化是“互聯網+農資”的第一任務。要標準化的描述農資商品信息必須以種子為根本開始,種的是什么?土壤條件如何?需要配什么肥、藥?種植結果如何?這樣才能夠把農資商品描述信息標準化,給農民一個全新的體驗。此外,還要明確一點,農資到農民手里不是銷售的結束,而是服務的開始。種子從播種到收獲的各個時期都需要服務,不同的階段需要肥、藥、水,因此而建立標準化的服務體系是“互聯網+農資”得以快速發展的核心。
其次,農資作為一個剛性需求行業,目前已經具備了依靠互聯網技術進行升級的充足動力。傳統種業公司依靠“廠家—經銷商—零售商—經濟人”的模式與農民建立連接,這種模式農民與企業的信息不對稱,服務效率低下,嚴重影響了農民的服務體驗。目前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連接“農民和他所需的服務”。當農民有一個需求時,不僅要告訴他哪里可以滿足它的需求,同時還可以立刻滿足他的需求,這種服務模式會給農民帶來全新的服務體驗,極大促進種子行業乃至農資行業的發展。
最后,用戶數量巨大和需求頻次較低的特性決定了互聯網技術可以給農資帶來改變。但是由于用戶特性和產品的特殊性注定“互聯網+農資”不像打車軟件那樣,光靠土豪砸錢改變支付習慣就能抓住用戶。這需要足夠的耐心,堅定的決心和大量的投入,不可能一蹴而就,每個區域的資源整合和后期培訓服務都需要一步一個腳印的做出來。只有把原來零售商、經銷商、農資企業、農技服務中心等多方力量整合到一起,構建出標準化的農技服務體系,才有可能真正改變“農民和他所需服務”的連接方式,從而推動整個種業和整個農資行業健康、快速的發展。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李鳳任的“種子人生”
- 下一篇: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推進生態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