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與種子較勁的緊湊型雜交玉米之父李登海
與種子較勁的緊湊型雜交玉米之父李登海
來源: http://www.zhouyanwai.cn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15-09-22 閱讀次
一雙膠鞋,一身登海種業的工作裝,誰也想不到眼前這位農民打扮的老人是位億萬富翁。9月10日,在萊州市的一片玉米實驗田里,見到了被譽為“中國緊湊型雜交玉米之父”的李登海,與新中國同齡,今年已66歲的他畢生都在重復做著同樣一件事情———種玉米、選玉米、培育玉米新品種。
“掖單2號”“掖單12號”、“掖單13號”、“登海605”、“登海618”等種植玉米的農民們非常熟悉的玉米品種,都出自李登海和他的團隊之手。說起這些玉米品種,李登海滔滔不絕,從第一代到第五代,信手拈來。
在中國北方地區,夏玉米一年只能種一季,培育一個玉米新品種,至少需要七八年的時間。為了加快育種速度,1978年10月,李登海帶隊到海南進行加代育種,一批培育3代,把1年掰碎了當3年用。海南育種剛起步時條件非常艱苦,李登海和育種人員一起,住的是茅草房,建的是籬笆墻,吃的是干蘿卜絲和海帶絲。李登海將他們當年搭建起來只要刮風就會搖動的用來看護玉米田的棚子戲稱為“風搖樓”。
艱苦的條件并沒有擊退李登海玉米育種的信心。從整地起壟到播種灌溉,從除草施肥到打藥治蟲,從冒著高溫套袋授粉到田間觀察收獲,他都是親自帶領科研人員干在第一線。
為了建成高標準的育種基地,李登海帶領海南育種團隊,白天搞科研授粉和干農活,晚上挑燈夜戰,常常干到深夜1-2點。付出總有回報,1979年,他育出了“掖單2號”緊湊型玉米雜交種,創造了我國夏玉米畝產776.6公斤的新紀錄。這一突破,不僅刷新了當時的玉米畝產紀錄,更重要的是進一步發現了緊湊型玉米的高產潛力。
“掖單2號”“掖單12號”、“掖單13號”、“登海605”、“登海618”等種植玉米的農民們非常熟悉的玉米品種,都出自李登海和他的團隊之手。說起這些玉米品種,李登海滔滔不絕,從第一代到第五代,信手拈來。
在中國北方地區,夏玉米一年只能種一季,培育一個玉米新品種,至少需要七八年的時間。為了加快育種速度,1978年10月,李登海帶隊到海南進行加代育種,一批培育3代,把1年掰碎了當3年用。海南育種剛起步時條件非常艱苦,李登海和育種人員一起,住的是茅草房,建的是籬笆墻,吃的是干蘿卜絲和海帶絲。李登海將他們當年搭建起來只要刮風就會搖動的用來看護玉米田的棚子戲稱為“風搖樓”。
艱苦的條件并沒有擊退李登海玉米育種的信心。從整地起壟到播種灌溉,從除草施肥到打藥治蟲,從冒著高溫套袋授粉到田間觀察收獲,他都是親自帶領科研人員干在第一線。
為了建成高標準的育種基地,李登海帶領海南育種團隊,白天搞科研授粉和干農活,晚上挑燈夜戰,常常干到深夜1-2點。付出總有回報,1979年,他育出了“掖單2號”緊湊型玉米雜交種,創造了我國夏玉米畝產776.6公斤的新紀錄。這一突破,不僅刷新了當時的玉米畝產紀錄,更重要的是進一步發現了緊湊型玉米的高產潛力。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新型種業體系“新”在哪里
- 下一篇:廣漢土壤墑情監測系統5個監測點覆..

推薦儀器

最近更新儀器

相關行業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