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廣漢土壤墑情監測系統的建設打開電腦 農戶便知土壤干濕
廣漢土壤墑情監測系統的建設打開電腦 農戶便知土壤干濕

據了解,廣漢從2010年開始建設土壤墑情監測系統,以實現對土壤墑情的長時間連續監測。廣漢市農業局提供的資料顯示,安裝在農田里的遠程監測設備,能自動分段采集0-80cm深度的土壤墑情實時數據,包括土壤含水量和溫度;此外,設備還能自動采集實時的氣象數據,包括大氣溫度、濕度、風速風向、光照強度、降雨量等。
這些數據能被農業局的監控中心自動接收并存儲到數據庫中,每隔一小時就更新一次,如果土壤水分超過預先設定的限值,系統就會立刻報警,提醒農業部門和農戶進行處理。
目前該市已在連山鎮建成遠程墑情綜合控制點1個,在和興、金魚、西高、松林等鄉鎮建成土壤墑情一般控制點4個,覆蓋農田面積30萬畝。
“除了固定的監測點,我們每半月還用便攜式土壤墑情檢測儀進行移動監測,與定點監測互相補充。”陳道全介紹,依靠監測系統,農業部門可及時發現干旱、水澇等問題,再由土肥專家結合肥料、生態等數據,就能提出科學有效的農業生產建議。
據介紹,廣漢市向監測范圍內的種植大戶們免費開放系統數據。大戶們可以通過申請系統賬號密碼,或向系統發送手機短信等方式獲得農田土壤墑情實時數。此外,農業部門還會定期將統計數據分析匯總,制作成報告發送到農戶手中。目前,廣漢市已有30多戶種糧大戶獲得使用土壤墑情監測系統的權限。
黃明水是最早使用這套系統的種糧大戶之一。他告訴記者,以往判斷和預測土壤含水量只能靠“看天挖地”:在查看含水量時,要么挖開土地用手去感知土壤的濕度,要么就觀察農作物的根系生長情況,而在預測是否需要澆水時,也需要參考近期天氣預報。”但不論是‘看天’還是‘挖地’,都沒有監測土壤墑情來的準確。”
“比如今年小麥種植期間,我們參考土壤墑情數據對部分麥田實施了兩次灌田。”黃明水回憶,往年種植小麥一般只灌一次田,但今年降雨量偏少,一次灌田后經監測土壤含水量仍低于適宜小麥生長的區間,“如果水分不夠,小麥顆粒將不飽滿。”于是又再次進行了灌田。
因此,在今年較為干旱的氣象條件下,合作社仍然實現小麥畝產近500公斤,與去年持平,避免了因氣候原因減產。
數據顯示,通過利用大數據指導農業生產,廣漢糧食產量逐年遞增。2014年,廣漢水稻最高畝產801公斤;小麥平均畝產352公斤,列全省第一;油菜最高畝產達314.8公斤,創我省油菜單產紀錄。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秋播臨近各地嚴謹監測作物種子
- 下一篇:陰山優麥 健康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