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籽粒直收玉米角逐“擂臺”
籽粒直收玉米角逐“擂臺”
現在東北農民收獲玉米果穗后,先要從田頭運回家,將其堆放在露天玉米簍中存放,等到水分降到可以脫粒后再將其出簍、脫粒、烘曬干最終出售。“多次搬運不僅費勞力,存儲時的糧食損耗也不能忽視。”公主嶺市農業局局長王春生介紹道,“玉米棒子堆成垛后,‘狗刨雞蹬、鼠嗑霉變’這些都會導致糧食損耗,一般都在8%~10%左右,最少也有5%。”
“收籽粒是在10月中旬,而農民收果穗的話,就需要儲存到冬季再出售。”寧明宇說。“10月中旬進行烘干和1月進行烘干的成本大不相同,兩個多月的時間,東北地區室外溫度就由零上20攝氏度變為零下20攝氏度。”
如果采用機械粒收模式,玉米從田里收獲時,就已經完成脫粒,并且由農民直接賣給糧庫或糧商,經過烘干直接入庫儲存。吉林德豐種業有限公司在去年開展了機械粒收模式與傳統模式對比,整個環節算下來,每公頃玉米籽粒機收作業成本在1500元左右,遠低于人工收獲和果穗機收。“僅從這一點看,開展這項產銷模式創新活動就有巨大的經濟社會價值。
眾所周知,除抗倒伏、耐密植以外,要想縮短玉米生育期,玉米成熟后脫水速度一定要快。目前市場上大部分暢銷品種不能進行籽粒直收的主要原因是后期脫水慢,然而機械粒收玉米收獲期的含水量并沒有明確行業標準。“我們在測算時發現,當成熟玉米含水量在25%以下時就可以進行機械粒收了。”李繼坤說,“但這個時候相對破碎率較高,在20%~22%含水量時,破碎率低,收獲效果最好。”機收粒玉米品種與機收穗玉米拼品種相比,并不是生長期縮短,而是在成熟后迅速脫水,從而適應機械化粒收。更多資訊:種子檢驗儀器 http://www.zhouyanwai.cn
更多專業信息,盡在托普官方微信: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土壤監測體系亟待健全
- 下一篇:幫農民進行土壤“透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