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技術文章 > 建設兵團基層蟲情測報工作的實踐
建設兵團基層蟲情測報工作的實踐
來源: 類別:技術文章 更新時間:2013-10-25 閱讀次
近幾年,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農作物病蟲害發生動態發生了很大變化,為害程度有加重趨勢,對農業生產安全造成較大威脅。病蟲測報是植保工作的基礎和重點,是農業安全生產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技術保障。兵團各師(局)中的各團場植保站是兵團植保工作的基層單位。各團場病蟲測報是一項艱辛的工作,做好這項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因素。
1 高素質的測報隊伍是基本條件
1.1 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病蟲測報是一項常年持續性的工作,非常辛苦。各團場植保站交通、通信、儀器等設備相對落后,在實際工作中會遇到一些困難。因此,測報人員積極的工作態度、堅韌不拔的毅力尤為重要。
1.2 人員充足,業務熟練。團場植保站面向本團的植物保護工作,一般專職測報人員不得低于3名,主要工作是田間調查和抓好病蟲害防治工作,生長季節還要收集測報點上報病蟲信息及接待咨詢群眾,下設3~5個有代表性的連隊植保點(即測報點)。測報人員必須相對固定,必須具有植保工作經驗,充分掌握當地各種常規病蟲發生規律,具有指導防治的能力。
1.3 勤于學習,增強業務技能。病蟲測報是一項技術性強、多學科綜合的工作,需要測報人員掌握多方面的知識。由于每年的氣候條件不同,常規病蟲發生動態也有一定差異,這就要求測報人員多觀察、常思考、勤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技能。此外,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團場測報人員應熟練掌握電子信息應用技術。
2 扎實工作是關鍵
2.1 持之以恒,搞好系統調查和大田普查工作。(1)堅持不懈,調查不間斷。根據當地種植結構,堅持常年調查,重要病蟲要進行系統調查,重大病蟲發生時,每天都要調查。(2)調查要規范。常規病蟲有嚴格的調查規范。在實際調查中,調查時期、取樣方法、調查株數(面積)應特別注意按規范進行。
一般病蟲采用5點取樣。如調查棉花棉蚜、棉葉螨和棉鈴蟲調查,采用對角線多點取樣,每塊田調查5點,每點調查20株。(3)選點應注意/四要/。一要有代表性。如進行棉田的大田普查工作,應選滴灌田、淹灌田2種類型,應選高產、中產和低產田分類調查。二要堅持固定性。如對棉田進行系統調查時,選點一定要固定。要有長期性,調查間隔時間也要固定,棉黑蚜發生期應隔2天調查,其它可放寬至5天調查。三要具有廣泛性。如調查棉花的棉蚜,不同品種、不同灌溉方式的棉田都要調查。
四要有多點性。每次調查都要針對多種病蟲,一般不得低于9塊田。調查對象不同,選點側重點也不同。棉田中主要調查的目標為/三蟲/(棉蚜、棉葉螨和棉鈴蟲)和天敵,其次還要兼顧次要病蟲,如棉薊馬、棉盲蝽、雙斑螢葉甲等。(4)記載要翔實。每次調查都要做好記錄,包括調查時間、地點、病蟲名稱、發生數量、作物名稱、作物長勢等,填寫好田間調查記載表。每年要將調查記錄整理成冊,實行/一病一蟲一年一檔0制。對測報點上報信息認真記錄,篩選數據,整理分析,并且最好能分析成圖表。
2.2 及時印發病蟲情報。病蟲情報是測報工作的表達方式之一,是團場農業部門指導農工科學防治病蟲害的主要形式,也是信息上傳下達的有效手段。
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是寫好病蟲情報的關鍵。團場植保站一般每年應發布長期預報1期、中短期預報7期以上,特殊年份(某種病蟲暴發),應及時發布緊急警報。每期情報要有連續性。一般短期病蟲情報須寫明預報依據、發生趨勢、防治意見、注意事項;中期、長期預報可不寫防治意見和注意事項。防治方法應首先充分利用自然天敵資源,注重農業防治,推薦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農藥名稱一律用通用名。防治建議要分類寫清楚。如:
發生程度為輕度,防治建議為加強監測,無須進行防治;發生程度2級,中度偏輕,防治建議為繼續加強監測,對發生較重的田塊或感蟲品種進行挑治,推薦防治藥劑;發生程度3級,中度發生,防治建議為在防治適期進行普遍防治,注意根據蟲量對田塊進行排隊,蟲量高的田塊先防。推薦使用防治藥劑;發生程度4級,中度偏重發生,防治建議為在防治適期進行普遍防治,發生嚴重的田塊應及時進行2次挑治。推薦防治藥劑;發生程度5級,大發生,防治建議為在防治適期進行普遍防治,發生嚴重的田塊應及時進行2次普遍防治,推薦防治藥劑。
2.3 建立連級測報點,擴大調查范圍。根據當地種植結構、地形地貌、行政區劃來設立測報點。加強測報點的技術指導和管理,保證測報質量。在條件較好的連隊安置蟲情測報燈,并且要有系統調查情況。
2.4 與相關部門加強交流合作。(1)業務部門之間交流。連級測報點、團級植保站、師級植保站、以及兵團級植保站形成一個縱橫交織的網絡,即兵團植保網內部交流。有條件的植保站還可與兵團外地方鄉鎮聯系和交流。對測報信息、疑難問題、工作動態等每周交流一次。達到全面、準確掌握病蟲發生動態和共同提高的目的。(2)與氣象部門、報社、電視臺等合作。病蟲測報不是一項孤立的工作,它需要多方面的支持與合作。幾乎每期預報都需要氣象數據;病蟲信息快速、廣泛地傳遞到廣大農工、領導手中,需要借助報社、電視臺、廣播電臺等媒體。有條件的團級測報站還可與電視臺合作制作病蟲電視預報。
3 測報設備是保障
3.1 病蟲觀測圃。為了進一步做好病蟲的調查、試驗工作,團場植保站應設病蟲觀測圃,面積不低于1公頃,設在便于調查的區域,種植當地主要作物。
并且可開展農藥和微肥等植保用品的試驗和示范工作。
3.2 病蟲實驗室。用于室內觀測、鑒定、飼養、保存病蟲。主要包括顯微鏡、放大鏡、采集箱、解剖鏡、鑷子、挑針等解剖器具,標本盒、各種玻璃儀器和化學試劑等。
3.3 電腦。在測報工作中可以通過互聯網學習、查閱、收集、傳遞相關知識和信息,通過文字處理、電子表格等軟件系統整理、總結病蟲信息。團場測報人員可以把病蟲信息及時發布到網絡上,擴大信息傳播面。
3.4 蟲情測報燈。用于誘殺趨光性成蟲,預測害蟲發生期及發生程度。可安設在觀測圃及大田中。
1 高素質的測報隊伍是基本條件
1.1 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病蟲測報是一項常年持續性的工作,非常辛苦。各團場植保站交通、通信、儀器等設備相對落后,在實際工作中會遇到一些困難。因此,測報人員積極的工作態度、堅韌不拔的毅力尤為重要。
1.2 人員充足,業務熟練。團場植保站面向本團的植物保護工作,一般專職測報人員不得低于3名,主要工作是田間調查和抓好病蟲害防治工作,生長季節還要收集測報點上報病蟲信息及接待咨詢群眾,下設3~5個有代表性的連隊植保點(即測報點)。測報人員必須相對固定,必須具有植保工作經驗,充分掌握當地各種常規病蟲發生規律,具有指導防治的能力。
1.3 勤于學習,增強業務技能。病蟲測報是一項技術性強、多學科綜合的工作,需要測報人員掌握多方面的知識。由于每年的氣候條件不同,常規病蟲發生動態也有一定差異,這就要求測報人員多觀察、常思考、勤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技能。此外,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團場測報人員應熟練掌握電子信息應用技術。
2 扎實工作是關鍵
2.1 持之以恒,搞好系統調查和大田普查工作。(1)堅持不懈,調查不間斷。根據當地種植結構,堅持常年調查,重要病蟲要進行系統調查,重大病蟲發生時,每天都要調查。(2)調查要規范。常規病蟲有嚴格的調查規范。在實際調查中,調查時期、取樣方法、調查株數(面積)應特別注意按規范進行。
一般病蟲采用5點取樣。如調查棉花棉蚜、棉葉螨和棉鈴蟲調查,采用對角線多點取樣,每塊田調查5點,每點調查20株。(3)選點應注意/四要/。一要有代表性。如進行棉田的大田普查工作,應選滴灌田、淹灌田2種類型,應選高產、中產和低產田分類調查。二要堅持固定性。如對棉田進行系統調查時,選點一定要固定。要有長期性,調查間隔時間也要固定,棉黑蚜發生期應隔2天調查,其它可放寬至5天調查。三要具有廣泛性。如調查棉花的棉蚜,不同品種、不同灌溉方式的棉田都要調查。
四要有多點性。每次調查都要針對多種病蟲,一般不得低于9塊田。調查對象不同,選點側重點也不同。棉田中主要調查的目標為/三蟲/(棉蚜、棉葉螨和棉鈴蟲)和天敵,其次還要兼顧次要病蟲,如棉薊馬、棉盲蝽、雙斑螢葉甲等。(4)記載要翔實。每次調查都要做好記錄,包括調查時間、地點、病蟲名稱、發生數量、作物名稱、作物長勢等,填寫好田間調查記載表。每年要將調查記錄整理成冊,實行/一病一蟲一年一檔0制。對測報點上報信息認真記錄,篩選數據,整理分析,并且最好能分析成圖表。
2.2 及時印發病蟲情報。病蟲情報是測報工作的表達方式之一,是團場農業部門指導農工科學防治病蟲害的主要形式,也是信息上傳下達的有效手段。
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是寫好病蟲情報的關鍵。團場植保站一般每年應發布長期預報1期、中短期預報7期以上,特殊年份(某種病蟲暴發),應及時發布緊急警報。每期情報要有連續性。一般短期病蟲情報須寫明預報依據、發生趨勢、防治意見、注意事項;中期、長期預報可不寫防治意見和注意事項。防治方法應首先充分利用自然天敵資源,注重農業防治,推薦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農藥名稱一律用通用名。防治建議要分類寫清楚。如:
發生程度為輕度,防治建議為加強監測,無須進行防治;發生程度2級,中度偏輕,防治建議為繼續加強監測,對發生較重的田塊或感蟲品種進行挑治,推薦防治藥劑;發生程度3級,中度發生,防治建議為在防治適期進行普遍防治,注意根據蟲量對田塊進行排隊,蟲量高的田塊先防。推薦使用防治藥劑;發生程度4級,中度偏重發生,防治建議為在防治適期進行普遍防治,發生嚴重的田塊應及時進行2次挑治。推薦防治藥劑;發生程度5級,大發生,防治建議為在防治適期進行普遍防治,發生嚴重的田塊應及時進行2次普遍防治,推薦防治藥劑。
2.3 建立連級測報點,擴大調查范圍。根據當地種植結構、地形地貌、行政區劃來設立測報點。加強測報點的技術指導和管理,保證測報質量。在條件較好的連隊安置蟲情測報燈,并且要有系統調查情況。
2.4 與相關部門加強交流合作。(1)業務部門之間交流。連級測報點、團級植保站、師級植保站、以及兵團級植保站形成一個縱橫交織的網絡,即兵團植保網內部交流。有條件的植保站還可與兵團外地方鄉鎮聯系和交流。對測報信息、疑難問題、工作動態等每周交流一次。達到全面、準確掌握病蟲發生動態和共同提高的目的。(2)與氣象部門、報社、電視臺等合作。病蟲測報不是一項孤立的工作,它需要多方面的支持與合作。幾乎每期預報都需要氣象數據;病蟲信息快速、廣泛地傳遞到廣大農工、領導手中,需要借助報社、電視臺、廣播電臺等媒體。有條件的團級測報站還可與電視臺合作制作病蟲電視預報。
3 測報設備是保障
3.1 病蟲觀測圃。為了進一步做好病蟲的調查、試驗工作,團場植保站應設病蟲觀測圃,面積不低于1公頃,設在便于調查的區域,種植當地主要作物。
并且可開展農藥和微肥等植保用品的試驗和示范工作。
3.2 病蟲實驗室。用于室內觀測、鑒定、飼養、保存病蟲。主要包括顯微鏡、放大鏡、采集箱、解剖鏡、鑷子、挑針等解剖器具,標本盒、各種玻璃儀器和化學試劑等。
3.3 電腦。在測報工作中可以通過互聯網學習、查閱、收集、傳遞相關知識和信息,通過文字處理、電子表格等軟件系統整理、總結病蟲信息。團場測報人員可以把病蟲信息及時發布到網絡上,擴大信息傳播面。
3.4 蟲情測報燈。用于誘殺趨光性成蟲,預測害蟲發生期及發生程度。可安設在觀測圃及大田中。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使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舞毒蛾的方法
- 下一篇:臥式碾米機的工作原理與應用

推薦儀器

最近更新儀器

相關技術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