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土品種”靠什么突破發展困局?
土品種”靠什么突破發展困局?
來源: 轉載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16-04-15 閱讀次
“土品種”靠什么突破發展困局?
——看青海省互助縣“八眉豬”的華麗轉身
青海互助八眉豬屬華北型豬種,因其頭狹長、耳朵下垂、額有縱行倒八字紋,故稱為“八眉豬”,當地人又稱其“大耳朵”。互助八眉豬在青海約有四千年的馴養歷史,是高原特定環境下經過長期自然和人工選擇而形成的地方豬種,主產區位于湟水河流域,中心產區就在互助縣。
作為青海唯一的地方豬種,互助八眉豬也曾擁有輝煌的歷史。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互助縣農戶幾乎家家養豬,那時,互助土豬肉占據著青海豬肉消費市場的半壁江山。但是,隨著農民進城務工、豬價波動以及洋品種和外來豬肉競爭壓力的加大,互助八眉豬很快就失去了原有的市場優勢,產業發展開始走下坡路。一個地方土品種,如何才能走出產業發展的困局?調查的答案就是:將自身的資源優勢有效地轉化為市場優勢。
做足資源
要挖掘資源優勢,不僅要有資源,更要做足資源,不然談何發展
這幾年,不乏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客商來互助洽談合作,但是大多一開口就要求每年供應上千噸的八眉豬肉。由于總量不足,這些合作在沒開始時就夭折了。調查發現,其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互助八眉豬作為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一段時期內重保護輕開發;二是由于受到國內生豬價格波動影響,養殖規模長期未得到大的提升;三是互助八眉豬產業開發的基礎性工作還做得不足。
互助縣八眉豬原種繁育場場長許發芳說:“要不是國家的保護政策,這個品種早就滅絕了。這些年,我們重點工作就是保護與選育,以致于在八眉豬的產業開發上就落在了后面。”
青海省農牧業科技創新生豬產業平臺首席專家、省畜牧獸醫科學院研究員周繼平告訴記者,互助八眉豬種群在最低谷時,存欄的原種母豬不到100頭。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全省能繁母豬達到了500多頭,公豬30多頭。要是保護不好這個土品種,還談什么開發。不過,目前從全國來看,互助八眉豬是保護得比較好的。
為做大做強八眉豬產業,互助縣這些年一直在加快推進八眉豬基地村建設,在養殖總量和出欄總量上尋求突破。目前,全縣已建成萬頭豬場7個、千頭豬場26個、百頭豬場135個、八眉豬養殖基地村40個,生豬飼養量達到101萬頭,出欄達到50萬頭以上。
許發芳坦言:“對于互助八眉豬開發的基礎工作做得還不夠。比如,消費者認可八眉豬肉,認為這個肉要比其他豬肉好吃,但是,究竟好在什么地方,沒有科學數據的支撐。我們正在做的就是肌間脂肪的測定,如果有了這些數據,對于進一步開發八眉豬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為了把八眉豬資源做優做足,“十三五”期間,互助縣將創新生豬產業發展模式,加大對八眉豬種質資源保護的力度,財政投入必要的保護經費,扶持八眉豬原種繁育場和保種場做大做強,提高制供種能力。同時,對全縣養殖30頭只以上的規模戶予以重點扶持,促進養殖基地村和規模養殖場建設,提高八眉豬養殖總量,確保加工企業原材料供給。
——看青海省互助縣“八眉豬”的華麗轉身
青海互助八眉豬屬華北型豬種,因其頭狹長、耳朵下垂、額有縱行倒八字紋,故稱為“八眉豬”,當地人又稱其“大耳朵”。互助八眉豬在青海約有四千年的馴養歷史,是高原特定環境下經過長期自然和人工選擇而形成的地方豬種,主產區位于湟水河流域,中心產區就在互助縣。
作為青海唯一的地方豬種,互助八眉豬也曾擁有輝煌的歷史。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互助縣農戶幾乎家家養豬,那時,互助土豬肉占據著青海豬肉消費市場的半壁江山。但是,隨著農民進城務工、豬價波動以及洋品種和外來豬肉競爭壓力的加大,互助八眉豬很快就失去了原有的市場優勢,產業發展開始走下坡路。一個地方土品種,如何才能走出產業發展的困局?調查的答案就是:將自身的資源優勢有效地轉化為市場優勢。
做足資源
要挖掘資源優勢,不僅要有資源,更要做足資源,不然談何發展
這幾年,不乏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客商來互助洽談合作,但是大多一開口就要求每年供應上千噸的八眉豬肉。由于總量不足,這些合作在沒開始時就夭折了。調查發現,其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互助八眉豬作為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一段時期內重保護輕開發;二是由于受到國內生豬價格波動影響,養殖規模長期未得到大的提升;三是互助八眉豬產業開發的基礎性工作還做得不足。
互助縣八眉豬原種繁育場場長許發芳說:“要不是國家的保護政策,這個品種早就滅絕了。這些年,我們重點工作就是保護與選育,以致于在八眉豬的產業開發上就落在了后面。”
青海省農牧業科技創新生豬產業平臺首席專家、省畜牧獸醫科學院研究員周繼平告訴記者,互助八眉豬種群在最低谷時,存欄的原種母豬不到100頭。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全省能繁母豬達到了500多頭,公豬30多頭。要是保護不好這個土品種,還談什么開發。不過,目前從全國來看,互助八眉豬是保護得比較好的。
為做大做強八眉豬產業,互助縣這些年一直在加快推進八眉豬基地村建設,在養殖總量和出欄總量上尋求突破。目前,全縣已建成萬頭豬場7個、千頭豬場26個、百頭豬場135個、八眉豬養殖基地村40個,生豬飼養量達到101萬頭,出欄達到50萬頭以上。
許發芳坦言:“對于互助八眉豬開發的基礎工作做得還不夠。比如,消費者認可八眉豬肉,認為這個肉要比其他豬肉好吃,但是,究竟好在什么地方,沒有科學數據的支撐。我們正在做的就是肌間脂肪的測定,如果有了這些數據,對于進一步開發八眉豬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為了把八眉豬資源做優做足,“十三五”期間,互助縣將創新生豬產業發展模式,加大對八眉豬種質資源保護的力度,財政投入必要的保護經費,扶持八眉豬原種繁育場和保種場做大做強,提高制供種能力。同時,對全縣養殖30頭只以上的規模戶予以重點扶持,促進養殖基地村和規模養殖場建設,提高八眉豬養殖總量,確保加工企業原材料供給。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山西將建“蔬菜云電子商務平臺”
- 下一篇:農業部權威回應轉基因幾大焦點問題

推薦儀器

最近更新儀器

相關行業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