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技術文章 > 利用土壤測試值確定稻田最佳施肥
利用土壤測試值確定稻田最佳施肥
氮素化肥近幾年來的使用量在逐年的增加,在提高糧食作物產量方面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部分地區卻也出現了一些盲目的過量使用。因而,如何合理施用氮肥成為農業生產中的迫切問題。我們進行測土施肥的研究,就是試圖從定量的角度來探討獲得水稻高產的合理施肥量。試驗研究的早稻“以產定肥”的部分資料,對土壤氮素指標與土壤基礎生產力的關系,以及不同基礎生產力稻田氮肥施用量與早稻產量的關系作一探討。土壤測試儀是對土壤進行測定的主要儀器。
通過土壤測試儀的測定分析發現,一般來說,在一個較短的輪作周期或生長階段內,土壤全氮的變化不會很大。而對一定土種來說,土壤全氮與每年轉化的有效氮量之間有著密切的相關。所以土壤有效氮就年間來說也不會大起大落。這就為將土壤普查的結果運用于測土施肥提供了依據。進行測土施肥,如果只是停留在根據土壤養分含量分析的結果而施肥,或者停留在缺啥補啥的水平上,那么,就不易達到經濟合理施肥的目標,要達到定量的目的,就應該著手分析多年的肥料試驗資料,對施肥量與產量之間的關系經統計處理,用數學模式表達出來.
建立施肥量與產量的效應方程的目的是指導經濟合理施肥,效應方程一經建立,我們就有可能運用數學的手段來規范達到最高產量時的施肥量,避免盲目追求高產而造成的浪費現象。然而,只計算奪取最高產盈的施肥量還是不夠的。最佳施肥方案的確定應以取得最高經濟效益為根據。農化工作者除了需要研究提高肥料利用率獲得高產外,還應從提高經濟效益的角度研究合理的施用量。運用效應方程也就可能確定經濟合理的施肥量,從而獲得最佳經濟效益。
土壤測試儀的測定研究發現,土壤全氮與供氮率,土壤堿解氮與供氮率之間都有極顯著的負相關,就一個地區一定土壤類型的稻田而言,可導出上壤氮素指標與供氮容量的關系式,而土壤氮素指標能反映一定范圍的土壤基礎生產力,在生產實踐中,直接利用土壤測試值,可確定其稻田屬于何種產量類型,這樣就可直接決定采用那種施肥效應方程來指導定量施肥!
微信掃一掃,獲取更多專業信息: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