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技術文章 > 手持式氣象站對夏玉米生長氣候的監測
手持式氣象站對夏玉米生長氣候的監測
夏玉米在種植過程中受生態因子的影響很多,還有人為因子。像溫度光照太陽輻射以及水分等都是氣候因子。為了能夠提高其產量,采取合理的栽培管理方式是十分重要的。行距對產量的已經進行了一些研究,但是對同一品種不同行株距條件下的小氣候對玉米產量影響的研究未見報道。對于小氣候的監測可以利用手持式氣象站進行,該儀器能夠準確的監測氣候的變化,從而為相關措施提供制定依據。
在玉米吐絲后的籽粒灌漿階段,即兩年分別在8月17日~9月10日,共觀測50d,于每天8∶00、14∶00、20∶00在玉米自主第一穗位高進行田間小氣候的定點觀測。4個處理同時進行。用手持式氣象站NK4000來測定溫度、濕度和風速;用光量子計(3415F)來測定有效光照量。
玉米是高光效C4植物,玉米90%以上的干物質都來自于光合作用,玉米能否發揮最大高產潛力,這與群體結構配置、群體光能利用率有著密切關系。先后研究表明,行株距配置對玉米生長和產量有一定的影響,不同的行株距配置影響群體結構,致使田間小氣候也受到改變,從而影響著玉米的產量及產品性狀.通過改變行株距配置來協調田間小氣候因子之間的矛盾,達到群體最適宜的生態環境。
手持式氣象站在種植行向為東西行向、種植密度為6.75萬株/hm2下考慮不同行距對田間小氣候和產量的影響,可以得知,在種植行向為東西行向、種植密度為6.75萬株/hm2下,行距為50厘米,群體內光、溫、水、氣得到充分利用,同時也更好的協調了個體與群體之間的關系,使群體高產潛力得到更好的發揮。本研究并只針對種植行向為東西行向、種植密度為6.75萬株/hm2時,最佳行距為50厘米,對于不同種植行向、種植密度對玉米產量和田間小氣候的影響,今后將做進一步的研究。
微信掃一掃,獲取更多專業信息: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