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技術文章 > 今朝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八項注意
今朝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八項注意
今朝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八項注意
“十一五”期間,我國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將以促進農業育種創新和新品種推廣應用為目的,按照“科學審批、保障權益、激勵創新、提升產業”的總體思路,重點完善“法規制度、技術支撐和管理服務”三個體系,提升“對策研究、審查測試、行政執法和國際交流”四種能力,全面提高我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水平。
我國自1999年4月23日正式加入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UPOV)以來,農業部先后發布了六批植物品種保護名錄,使受保護的屬、種達到62個,為越來越多的育種者提供了保護空間和公平競爭的平臺。品種權申請和授權數量也隨之大幅度上升,截止2006年11月30日,農業部共受理品種權申請3691件,授予品種權899件。據對500個授權品種和申請品種的統計顯示,已累計推廣面積達6.4億畝,增產糧食563.2億公斤,新增社會效益223.7億元,為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做出了積極貢獻。
盡管我國植物新品種保護取得了顯著成就,但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總體上來講,規章制度仍不完善,執法力度仍需加大,工作體系仍需完善,技術體系仍需健全。針對以上亟待解決的問題,“十一五”期間,農業部將重點圍繞完善四個體系,提升四種能力,八大舉措全面提高我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水平。 一是完善法規制度體系。修改《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實施細則(農業部分)》,理順審查、測試和授權工作程序,規范品種命名,建立激勵農業育種創新的制度機制;研究制定我國植物新品種保護鼓勵政策。
二是完善技術支撐體系。研制和修訂農業植物新品種DUS測試指南,擴大植物品種保護范圍;建立主要農作物已知品種數據庫,避免重復授權、確保授權質量;研究DNA指紋圖譜鑒定技術標準,有利于提高執法效率;完善標準品種和近似品種資源庫,確保授權的科學性;建立新品種保護管理信息系統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實現新品種申報、審查、測試、授權和信息披露的數字化。
三是完善管理服務體系。加強測試機構和專業技術隊伍建設,提高業務人員素質;加強現有新品種測試機構條件建設,增強測試能力;強化品種權行政執法體系建設,提高執法水平和效率。扶持和引導農業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機構的發展,提高業務水平,改善服務質量;大力支持和鼓勵組建與農業知識產權保護相關的自律性和維權性組織,發揮行業協會在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和管理方面的積極功能。 四是完善信息服務體系。擴充、完善審查、測試數據資源;研制數據加工技術標準與規范,建立品種數據資源自動查詢系統;建立和完善品種權相關信息披露系統,拓寬授權品種實施與產業化渠道;建設國內外品種權信息交換及預警平臺,追蹤研究主要國家、國際組織的立法動向,分析其可能對我國相關研究和產業發展帶來的影響,進行及時預告和預警。
五是加強宣傳培訓。組織不同類型的植物新品種保護宣傳、培訓、研討班,提高品種權意識和運用品種權的能力;通過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多種渠道向廣大農村和農民宣傳品種權,逐步培養品種權意識,增強守法意識和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六是不斷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品種權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水平,端正執法態度;開展品種權執法試點,探索品種權行政執法經驗,通過總結推廣提高品種權執法效果;加強執法宣傳,提高守法自覺性,降低品種權假冒侵權案件的發生率。 七是加速品種推廣應用。建立品種權交易平臺,促進品種權交易和授權品種推廣應用。實施科技入戶工程,展示授權品種,示范推廣授權品種,大力推進新品種進村入戶。 八是加強國際合作交流。加強國際國外植物新品種保護法律制度及其發展趨勢研究,為發展我國種業提供廣泛的背景信息、決策依據;積極參UPOV系列會議及技術工作組會議;支持和鼓勵國內育種者申請國外品種權,為我國種業走出去保駕護航。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春小麥制種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
- 下一篇:辣椒病毒病及茶黃螨的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