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技術文章 > 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進程
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進程
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進程
現代農業的提出時間并不算長,在我國有著5000年的農業生產中顯得微不足道。用一種夸張的說法,1年的現代農業生產總值可以比得上傳統農業10年的生產總值。依靠現代科技與先進儀器的支持,現代農業所代表的高效、智能越來越被廣大農業生產者接受與認可。今天浙江托普儀器就來給大家介紹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進程。
我國對現代農業的認識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新中國成立后,在不同時期提出了建設現代農業的問題。在建國初期,主要學習借鑒前蘇聯模式,提出了初步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也就是實現農業機械化、水利化、化學化和電氣化。后來,20世紀70年代末,又以科學化、集約化、社會化和商品化代替了原來的/四化0。
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亦即改革開放之初,再次提出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和要求,即實現農業基礎建設現代化、農業生產技術現代化和農業經營管理現代化、建立農業經濟運行機制和體制。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穩定家庭聯產承包經營責任制的基礎上,提出了發展高產、優質、高效即/兩高一優0的農業,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生產標準化、經營企業化、服務社會化,由此建設現代農業開始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
進入新世紀,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將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現代農業0作為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提出。2005年5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6中強調要積極/推進現代農業建設0。2006年中共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又指出,新農村建設的主要目標是生產發展,發展生產的方向是建設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建設現代農業,將現代農業建設作為現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過程貫穿新農村建設的始終。
2007年5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6中以現代農業作為“一號”文件的核心內容,重申了發展現代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并對于現代農業的建設從8個方面提出了詳細具體的指導措施,作為現階段我國現代農業建設的指導方針。至此,現代農業在我國逐步系統化、組織化地建立起來。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誘蟲燈為無公害農業生產提供技術支..
- 下一篇:硒元素在土壤中的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