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技術文章 > 不同土壤類型對水稻根系生長發育的影響探究
不同土壤類型對水稻根系生長發育的影響探究
根是固著植物,并從土壤中吸收和運輸水分與養分的器官,是土壤資源的直接利用者和產量的重要貢獻者。早在十八世紀初德國的海爾斯就開始了對植物根系的研究,但由于各種條件限制,在其后的100多年來研究一直非常緩慢,開展的研究較少,直到本世紀30年代J.E.Weaver較系統地研究了十多種作物的根系生長過程,并指出要科學地理解作物生產,就必須全面地認識作物根系發育、根群分布、不同生育時期根系吸收水分養分的活力,以及不同環境下的根系的變化0,根系的研究才日益受到重視;目前國際上已將根系研究作為進一步提高農作物生產力的一個極具潛力的基礎性科研課題。
近幾十年來,國內外研究者對根系的形態構造、生理特性、生態型及品種間根系的差異等都有不少報道。而根系發育的形態及根群體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土壤條件的反應(H.A.卡欽斯基,1931),此類有關研究頗少。我們以干旱半干旱地區新型推廣糧食作物陸稻為研究對象,使用根系分析儀對根系生長發育全過程進行跟蹤、測定、記錄,開展了不同土壤對陸稻根系生長發育的研究,旨在為根系生態研究和大面積推廣陸稻種植提供理論參考,從而建立陸稻高產栽培技術體系和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水稻根系在不同土壤類型下的生長發育差異是由土壤環境決定的,主要受土壤質地、土壤含水量、土壤通透性的影響。
1、對潮砂土來說,上層土壤含砂粒極多,粘粒極少,粒間多為大孔隙,土壤通透良好,透水排水快,在相同土壤含水量下,毛管水多,可提供根系生長發育的良好環境,造成上層根系的生長阻力小,伸長速度快,根系長,根系含水量高,細胞膨脹度大,根粗(比根長小),次生根少,根系體積、根重、根密度大;下層土壤以粘土為主,粘重板結,通透性差,根系發育受阻,導致各種根系參數劇減:故0~30 cm間的根系分布各參數優于其他兩種土壤。
2、對紅壤土來說,土壤砂粒少,粘粒高,粘重板結,土壤毛管孔隙特別發達,大孔隙少,透水能力弱,容水量小,干季蒸發失水速度快,養分缺乏,土層厚而耕層淺,造成根系生長緩慢;但是根系具有向水性,隨著土壤垂直深度的增加和地下水位的上升,根系就將以多級分枝根的形式來克服土壤粘重板結,增加吸收面積,以滿足生長發育的肥水需要,故紅壤土中的深層根系分布各參數優于其他兩種土壤。
3、對于水稻土來說,土層厚且耕層深,各層的水熱肥狀況隨著土壤的垂直分布而遞減,故根系生長發育參數也遞減;但由于我們種植的是旱地作物)陸稻,所以高水肥熱對根系生長發育有抑制作用,因此水稻土中的陸稻根系不如其他兩種土壤中的發達。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對阻燃防護服性能的一些展望
- 下一篇:土壤分析中如何避免土壤采樣誤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