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山東聊城:打造"山東糧倉"優質農產品供給區
山東聊城:打造"山東糧倉"優質農產品供給區
根據“一圈一帶”兩大規劃,西部經濟隆起帶要突破當前瓶頸制約,必須進行產業升級。對農業來說,產業升級就是發展現代農業,其中之一就是建設三大優質農產品供給區,建成“山東糧倉”和全國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加工區;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同樣要促進傳統產業基地化,強化農副產品深加工,壯大龍頭企業,建成我省重要的農副產品加工基地。
“抓好聊城農產品物流交易中心這個龍頭,就是壯大聊城的農業龍頭;抓好‘體系構建’工程,建設聊城現代農業發展的六大體系,就能拉長農業產業鏈,拉開現代農業的大格局。”市發改委副調研員李培榮認為,實施“農業龍頭帶動”戰略,建設“山東糧倉”和魯西北平原優質農產品供給區,聊城農業大有可為。
鏈條拉深:聊城“農業龍頭”將帶動產業布局
聊城市現代農業示范園、現代生態農業產業集群一體化建設,聊城市農產品物流交易中心、冠豐種業育種中心、丁馬甲魚生物產業一體化、鳳祥肉雞養殖一體化項目等,被隆起帶規劃列入農業重點工程。
聊城“農業龍頭帶動”戰略也提出,完善農產品加工體系,積極培植農業龍頭企業,完善農產品倉儲、冷藏、加工鏈條,提高農產品的加工增值率。到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要達到550家以上,農產品加工增值率達到75%以上。
經濟圈規劃提出,要促進傳統產業基地化,做強農副產品深加工。利用區域內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優勢,支持發展生態、安全、綠色的食品加工業和生態造紙等優勢產業,壯大龍頭企業,建設一批優勢產區與加工企業集中配套的農產品加工基地,建成我省重要的農副產品加工基地。
隆起帶規劃同樣提出,發展特色產業和精深加工,實施好果業、蔬菜等優勢產業振興規劃,打造更多的特色農業亮點。其中,將莘縣瓜菜菌作為典型示范農產品,強調發揮其示范作用,帶動畜禽、水果、蔬菜、食用菌等基地化發展。從而推動優勢產業集聚發展、加工企業集群發展,建設大宗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形成“一縣一業、一縣一特”發展格局。依托特色產業基地,積極培育龍頭企業和優良品牌,拉長產業鏈條,拓展加工深度,提高附加值。
聊城“農業龍頭帶動”戰略同樣提出,打造聊城農產品物流交易中心這個農業龍頭,進而以大流通帶動大基地、大加工、大銷售,拉開全市現代農業發展的大格局。這個“龍頭打造”工程,是一個功能完善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更是一個涵蓋農產品拍賣、期貨、會展、電子商務、冷鏈供應、物流配送、信息服務等功能的現代農業發展綜合服務體。
隨著“農業龍頭帶動”戰略實施,聊城農產品區域布局將更優化,并逐漸構建起農產品基地體系。到2015年,聊城要打造萬畝以上的高產創建示范方50個,3萬畝以上的高產創建示范方30個。其中,莘縣要打響“中國蔬菜第一縣”品牌,并打造西甜瓜、黃瓜、大蒜、茄子、豆角、西葫蘆、辣椒、西紅柿、葉類菜、食用菌等十大生產基地。
優勢條件:農業資源豐富,確保打造“山東糧倉”
根據《西部經濟隆起帶發展規劃》(以下簡稱隆起帶規劃),魯西北平原優質農產品供給區,包括德州、聊城兩市,圍繞建設京津濟重要農副產品生產供應基地,打造“優質噸糧區”、優質棉花帶,加快發展蔬菜、畜禽、水果、食用菌等優勢特色產業。
李培榮說,聊城是農業大市,發展農業有豐富的資源。發展高產、高效、優質農業,構筑農副產品供應基地,將大大增加農民的收入,從而改變農民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這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大趨勢。
據了解,財稅政策將向西部地區傾斜,如:增加對糧食主產區財政補貼、小農水重點項目和農機補貼、取消農業綜合開發縣級財政配套任務,配套資金全部由省財政負擔;對基本農田建設補助標準,省級按全省平均標準上浮5-10%執行。
《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發展規劃》(以下簡稱經濟圈規劃)也提到,省會城市群經濟圈要全面落實山東省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規劃,大力實施蔬菜、畜牧、果業等產業振興規劃,建設優勢農業發展區;推進農業生產標準化,健全農產品標準體系、農業投入品控制體系、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監控評估預警體系、質量安全誠信體系,抓好動植物防疫工作,推進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無公害林果區和綠色蔬菜區建設。
隆起帶規劃提出,西部地區將建設三大優質農產品供給區。積極推進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在提高農產品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上實現突破,建成“山東糧倉”和全國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加工區。
到2020年,高標準糧食高產創建田占糧田的比重由目前的15%提高到35%以上;糧食產能達到3550萬噸,西部地區全部建成噸糧市縣;良種在糧、棉、油增產中的份額提高到50%以上。
李培榮認為,聊城正在實施的“農業龍頭帶動”戰略,就是以豐富的農業資源為基礎,加快農業升級轉型,發展高效、優質現代農業,打造優質糧、蔬基地。
聊城“農業龍頭帶動”戰略中提出,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健全農產品質量可追溯制度,構建農產品從生產到市場的全程質量控制系統;以縣為單位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打響具有聊城標志的農產品知名品牌。
李培榮說,以市場為導向,以優質高效為前提,依托緊鄰京津濟、地處中原經濟區的區位優勢,聊城發展現代農業,將大有可為。
轉型升級:分工合作打造“農戶家庭經營升級版”
目前,聊城農民專業合作社已達到4890家,將來要覆蓋到全市所有行政村。通過完善專業合作社的經營機制,增強組織農業生產和產品營銷的能力水平,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
隆起帶規劃也提出,發展現代農業要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在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的前提下,鼓勵引導農用地資源依法有序流轉,扶持壯大新型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積極推進集約化經營。
同時,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增加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農民收入,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傳統農民向職業農民轉變、傳統村落向生態文明鄉村轉變,做強現代農業。
采取政策扶持和示范引導辦法,支持發展專業大戶等規模經營主體,在糧食、蔬菜、漁業、畜牧、果業等領域,培育一批產業特色鮮明、管理運作規范、社會效益好、帶動作用大的家庭農場,推動傳統家庭經營方式向集約化發展,打造“農戶家庭經營升級版”。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新型合作組織,不斷拓展合作范圍,擴大合作規模,提高引領帶動力和市場競爭力,推動農業規模化經營。
到2020年,西部地區力爭規模以上龍頭農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萬億元左右,帶動基地面積達到3000萬畝以上。
經濟圈規劃提到,省會城市群經濟圈要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積極開展鄉村旅游,以大旅游、大市場、大產業為主題,發展農家大院、田園風光、城郊休閑等多種形式的休閑觀光農業。李培榮說,我市目前舉辦的瓜果節、采摘節等,就是休閑觀光農業的一種形式。
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發展現代農業要求,完善專業合作社的經營機制,形成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壯大一批產業關聯度大、技術裝備水平高、帶動能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實現“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
聊城“農業龍頭帶動”戰略提出,加快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規劃聊城項目區建設,建立覆蓋全市的優質糧食生產基地。大力發展莘縣蔬菜、冠縣林果、臨清水產、陽谷畜禽等特色產業,建設一批成方連片、規模經營的高效生態農業基地。
2013年,聊城將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1885家,總數達到6775家,實現“一村一社”全覆蓋。今后,每年認定100家市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給予重點扶持。在莘縣、茌平等合作社發展較規范的縣,探索引導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
李培榮說,依托先天的區位優勢和農業資源,堅持優質、生態、高效的農業發展方向,通過專業分工合作走合作社的路子,借力農產品物流交易平臺,拉伸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的鏈條,聊城發展成為現代農業發展先行區指日可待。屆時,農民不出家門就可以就業致富,生活得到較大改善,農村面貌進一步改善。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城市工商資本與現代農業的對接
- 下一篇:專家齊聚 暢談高淳休閑農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