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青海互助土族獲“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
青海互助土族獲“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
8月22日,互助土族自治縣臺子鄉多士代村鑼鼓喧天,熱鬧非凡,當農業部副部長為多士代村“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揭牌的一刻,全村上下齊歡喜。
多士代村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八眉豬母豬,仔豬出售和育肥出欄是多士代村經濟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向社會提供仔豬和商品豬1萬余頭。發展“一村一品”,為多士代村農民增加人均純收入兩千余元,僅仔豬一項,全村年純收入達110萬元,2012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6500元。
目前,我省“一村一品”專業村(鎮、鄉)已經發展到703個,占全省行政村總數的16.9%,其中28個村鎮獲得國家農業部“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稱號,帶動11.8萬農牧民從事“一村一品”生產,年均增收幅度高出全省平均發展水平20至30個百分點,農牧民年純收入水平普遍高于全省平均發展水平。以互助縣為例,近年來,這個以農業為主打的縣城著力培育“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初步形成了特色種植、畜禽養殖、高原制種、民俗旅游四大特色產業,成功打造出臺子鄉多士代仔豬繁育、塘川新元雜交油菜制種、哈拉直溝鹽昌玉雕、威遠小莊民俗接待、五十北莊土族刺繡等70個“一村一品”專業村,占全縣行政村總數的24%。同時與16家農牧龍頭企業組建了168家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全縣“一村一品”產業逐步壯大,產業優勢和產業效益日益顯現。2012年,全縣“一村一品”主導產業實現產值3.6億元,從業人員達2.3萬人,主導產業人均收入高達1.3萬元。
威遠鎮余家村村民王先生向記者介紹自己的“致富經”:“現在我們村好多外出打工的鄉親都回來種洋芋了,在自己的土地上打工,一邊收"租金"一邊領"工資",一年多賺兩萬多塊錢!”2009年以來,青海互豐農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在余家村通過土地流轉的形式,集中實施雜交油菜制種和馬鈴薯種薯繁育集約化示范基地建設,面積2000畝,種薯繁育面積占全村耕地面積的60%,農戶集約化基地平均畝收入1800元左右,帶動了321戶農戶生產馬鈴薯致富。
同樣通過土地流轉形式帶動區域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的還有塘川鎮新元村,由于地勢平坦,且為河床灌溉區,讓這里成為雜交油菜種子生產的最佳地帶。幾年來,全村以土地流轉形式雜交油菜制種1200余畝,雜交油菜制種畝產150公斤至200公斤,畝收益在1500元與2000元之間。去年,雜交油菜制種人均收入達到1425元至1900元,帶動了410戶農戶參加到雜交油菜制種隊伍中,完成了雜交油菜制種大面積推廣。互助縣雜交油菜種子銷售地區從滿足青海種子供應逐步發展到新疆、內蒙、甘肅等地,部分還遠銷外蒙古地區。
發展“一村一品”,讓農民成為最大收益人,因地制宜,挖掘自然村區域特色和資源稟賦,圍繞蔬菜、生豬、手工藝等十大特色產業,打造"百米長廊",這是我省各地近年來著力開展并取得積極成效的一件大事、好事。因“一村一品”形成的產業規模發展得勢,農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用勤勞的雙手實現了“我的致富夢”。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