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在线免费观看,在线日韩欧美,午夜高清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亚洲综合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日韩小视频在线

農業儀器網

挖掘法對水稻根系分析的研究

來源:  類別:技術文章  更新時間:2014-01-22  閱讀

  對呀農作物根系的研究,從古至今一直就在研究中,特別是最近二三十年發展起來的影像技術更是使得在田間定點觀測根系的生長和形態成為可能,在國內的很多地方都在使用根系分析儀或者根系分析系統等精密儀器進行分析測定。今天主要是簡單介紹一種對水稻根系研究的方法供大家參考閱讀。

  水稻根系由于纖細并長期生長在淹水環境中,進行準確而完整取樣、測定與觀察都存在一定的困難,因而在研究法上相對滯后,大多是在借鑒其他植物根系研究法的基礎上結合其自身特點加以改造而成。操作中一般使用挖掘法進行分析研究,其中挖掘法的不同介紹如下。

  自從1923年Weaver將挖掘法首次應用于水稻根系研究后,水稻根系研究法開始步入正軌。如今人們在其基礎上結合其他方法的優點創新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水稻根系分布形態的挖掘法。

  1 原狀土片法

  用鐵板取根器(厚3mm,長寬各30cm,一端磨利),以稻株為中心,掘取長等于行距、寬5cm、深30cm的土片,將薄的一面固定在釘盤上噴霧,洗去泥土沙礫,從而得到保持原有伸展形態的稻根標本。

  2 原狀土柱法

  用鐵板取根器或西瓜刀,以稻株為中心掘取長等于行距,寬等于株距,深等于30cm的土柱,按厚5cm橫切成4~6層,裝入尼龍網袋,在50%鹽水中浸1~2d,洗去泥土,淘去沙礫,剔除雜物,得到單株各層次的稻根,然后按需要測定各層稻根的鮮重、體積和干重。此法簡單易行,對根系損傷較小,可展現稻根在土中的立體分布。

  3 網袋法

  移栽前按每株計劃的面積在田間打入一根相應直徑、深30cm的鐵管,挖去管入泥土,再用直徑小1cm的鐵管包裹尼龍袋貼于大管管壁,將內管填滿泥土,最后依次抽出兩根鐵管。簡而言之,就是在田間預先埋入一個網袋,正中種稻一株,根據需要在一定時期連袋挖回,沖凈泥土,獲得較完整的根系,可用于各項指標的測定。此法是1991年Steen,E.首先采用的,其優點是直接在大田進行實驗操作,所獲得的根系樣本具有較好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4 簡易根箱法

  我國著名水稻專家丁穎曾用此法在水稻根系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其優點是可準確可靠地展現水稻根系在土壤中的立體分布情形。具體操作為:在未移栽水稻之前預先在田間挖一方形坑,長寬為稻株的株行距或其整倍數,深約30cm,然后放入一相應大小的木制框架,框架的空間用鐵絲網或不銹鋼紗窗網格分隔成幾層,每填一層挖起的土壤就固定一層。直到與稻田齊平,然后就成了稻田的一部分。這樣就保證了箱框內水稻與大田生長的完全一致,需用時從田間挖出來,用水由上至下逐層淋洗掉土壤沙礫,就露出了由紗窗網格(鐵絲網)固定支撐的完整的根系立體分布圖。如果能用數碼相機或攝像機將此分布圖拍攝下來輸入電腦,制成根系標本并作相應的處理,就可進行各根的坐標定位和各項根系參數的測試。

  5 塑料管土柱法

  將工程塑料硬管先橫向切成長度不等(因需要而定)的管段(直徑等于株距),再將管縱向劈為兩半,不論橫向縱向都用金屬套加螺絲合攏固定,立于深土坑中,管口與地面齊平,內裝按試驗需要所配制的/配合土壤0(由蛭石、細沙、細土組成)。播前根據管口面積和體積在表層30cm內施入N、P、K肥和有機肥,并灌水保持水稻適宜生長的土壤濕度。為便于取樣和防止水分沿管壁滲出,內襯塑料袋,并在管底裝適宜的沙土,以防根系盤結。取樣時先將地上部收割,再將管挖出,平放于水池中;去掉塑料管的合攏套,打開塑料管,露出土柱;待土柱變松散后,用水清洗根系;沖洗干凈后從水中取出完整根系,可進行各項指標測定。此法是近年來世界各國科研人員在作物根系研究上應用較多的方法,用于旱稻根系的研究較方便,其實質是揉合了容器法優點的挖掘法。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2024 http://www.zhouyanwai.cn 版權所有: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88號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I座11-13樓

聯系電話: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務專線:400-672-1817

浙ICP備09083614號

免費咨詢

  • 在線詢價: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