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食品添加劑標準與檢測技術亟待查缺補漏
食品添加劑標準與檢測技術亟待查缺補漏
來源: 網絡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11-06-02 閱讀次
雖然“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工業”,但2400多種產品中,有國標或行標的不足500種,“違禁和易濫用”名錄中,超過一半尚無檢測方法。
“公司營業額從過去的每天8000多元,降到了現在的3000元左右。”華北地區最大的干果調料市場新發地的一位食品添加劑的經銷商近日告訴記者。
近段時間接連發生“牛肉膏”、“染色饅頭”、“瘦肉精”等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及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事件,全國范圍內的食品安全整頓風暴由此展開。
在北京,餐飲企業被明令在5月底前公示其所用到的食品添加劑的名稱。在南京,購買食品添加劑必須出示身份證。與此同時,全國各地的食品及餐飲企業也都在為此緊張地準備著。
食品添加劑,這個此前并不為人所重視的產業,為何陷入“人人喊打”的境地?
缺失的標準和檢測技術
權威統計,目前我國被批準使用的2400多種食品添加劑中,有國家或行業標準的不到500種。
2010年營業額近20億元、被稱為“中國第一火鍋”的小肥羊集團,正等待監管機構審批美國百勝餐飲集團對其收購方案的關鍵時刻,近日被質檢部門查出其生產的超精豬肉丸中的復合磷酸鹽超標。
復合磷酸鹽是國標中限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劑,過量食用會引起人體內鈣磷比失調,甚至會導致兒童佝僂病。此事一經披露,小肥羊迅速發表聲明,辯稱其產品“符合國家標準”,但不到48小時,又將該聲明從官網撤下。
“今年5月13日衛生部公布了最新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其中明確規定復合磷酸鹽作為國家標準限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劑,預制肉制品中的最大使用量不得超過5克/千克,而小肥羊產品的實測值為6.7克/千克。”一位行業資深人士告訴記者,舊國標對復合磷酸鹽使用量規定較為模糊,這給企業生產帶來隱患,也給不法企業以可乘之機。
在食品添加劑標準缺失的同時,檢測技術也未能跟上。
衛生部4月發布了47種“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名錄”,其中有25種沒有公布檢測方法。同時發布的22種易濫用食品添加劑中,也有12種在“檢測方法”一欄中是空白或填寫著“無”的字樣。
衛生部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與衛生監督局專家張旭東表示,判定檢測方法需要一個研制過程,而這個過程很復雜,需要進一步鑒別和研究。一旦發現檢測方法,將立即向社會公布。
加大監管難度“沒有標準,各地在食品添加劑日常監管過程中會出現執法依據和執法力度不一致等情況。”國家質檢總局有關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目前,我國有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約44.8萬家。由于行業準入門檻太低,產生了大量中小企業和作坊式企業,這無疑增加了食品添加劑監管的難度。
記者了解到,不少企業出于追求利潤,超范圍、超劑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幾乎成為常態。如防腐劑,苯甲酸鈉用得最多,因為便宜,每公斤約20元,但比其更安全的山梨酸鉀每公斤則要40元。天然防腐劑乳酸鏈球菌素當然更好,但每公斤要1700元。此外,食品添加劑行業本身也存在企業散而小的狀況,只在部分細分領域形成了規模效應。
上述行業資深人士透露,在防腐劑、酸度調節劑、抗氧化劑、膨松劑、增稠劑等領域,食品添加劑行業內企業仍未形成規模,不少產品都執行企業標準,行業的混亂狀況由此可見。
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工業
“現實生活中,容易將‘非食用物質’和‘食品添加劑’弄混,將三聚氰胺等導致的食品安全事故歸咎于食品添加劑濫用,這種認識是不科學的。”質檢專家表示,食品添加劑是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學合成或者天然物質。因此,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工業,更不應讓食品添加劑成為非法添加物如三聚氰胺、蘇丹紅等的“替罪羊”。
記者注意到,我國公告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的種類不比國外多。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的數據顯示,美國現有食品添加劑2922種,遠遠超過我國2400種的規模。
業內人士認為,確保食品安全,不是要消滅食品添加劑,而是要將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防止濫用、誤用,嚴厲打擊向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質的行為。同時,要加快制定和完善食品添加劑的相關標準,提高檢測技術水平,只有在有據可循、有法可依的監管下,我國食品工業才能健康發展。
“公司營業額從過去的每天8000多元,降到了現在的3000元左右。”華北地區最大的干果調料市場新發地的一位食品添加劑的經銷商近日告訴記者。
近段時間接連發生“牛肉膏”、“染色饅頭”、“瘦肉精”等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及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事件,全國范圍內的食品安全整頓風暴由此展開。
在北京,餐飲企業被明令在5月底前公示其所用到的食品添加劑的名稱。在南京,購買食品添加劑必須出示身份證。與此同時,全國各地的食品及餐飲企業也都在為此緊張地準備著。
食品添加劑,這個此前并不為人所重視的產業,為何陷入“人人喊打”的境地?
缺失的標準和檢測技術
權威統計,目前我國被批準使用的2400多種食品添加劑中,有國家或行業標準的不到500種。
2010年營業額近20億元、被稱為“中國第一火鍋”的小肥羊集團,正等待監管機構審批美國百勝餐飲集團對其收購方案的關鍵時刻,近日被質檢部門查出其生產的超精豬肉丸中的復合磷酸鹽超標。
復合磷酸鹽是國標中限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劑,過量食用會引起人體內鈣磷比失調,甚至會導致兒童佝僂病。此事一經披露,小肥羊迅速發表聲明,辯稱其產品“符合國家標準”,但不到48小時,又將該聲明從官網撤下。
“今年5月13日衛生部公布了最新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其中明確規定復合磷酸鹽作為國家標準限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劑,預制肉制品中的最大使用量不得超過5克/千克,而小肥羊產品的實測值為6.7克/千克。”一位行業資深人士告訴記者,舊國標對復合磷酸鹽使用量規定較為模糊,這給企業生產帶來隱患,也給不法企業以可乘之機。
在食品添加劑標準缺失的同時,檢測技術也未能跟上。
衛生部4月發布了47種“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名錄”,其中有25種沒有公布檢測方法。同時發布的22種易濫用食品添加劑中,也有12種在“檢測方法”一欄中是空白或填寫著“無”的字樣。
衛生部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與衛生監督局專家張旭東表示,判定檢測方法需要一個研制過程,而這個過程很復雜,需要進一步鑒別和研究。一旦發現檢測方法,將立即向社會公布。
加大監管難度“沒有標準,各地在食品添加劑日常監管過程中會出現執法依據和執法力度不一致等情況。”國家質檢總局有關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目前,我國有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約44.8萬家。由于行業準入門檻太低,產生了大量中小企業和作坊式企業,這無疑增加了食品添加劑監管的難度。
記者了解到,不少企業出于追求利潤,超范圍、超劑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幾乎成為常態。如防腐劑,苯甲酸鈉用得最多,因為便宜,每公斤約20元,但比其更安全的山梨酸鉀每公斤則要40元。天然防腐劑乳酸鏈球菌素當然更好,但每公斤要1700元。此外,食品添加劑行業本身也存在企業散而小的狀況,只在部分細分領域形成了規模效應。
上述行業資深人士透露,在防腐劑、酸度調節劑、抗氧化劑、膨松劑、增稠劑等領域,食品添加劑行業內企業仍未形成規模,不少產品都執行企業標準,行業的混亂狀況由此可見。
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工業
“現實生活中,容易將‘非食用物質’和‘食品添加劑’弄混,將三聚氰胺等導致的食品安全事故歸咎于食品添加劑濫用,這種認識是不科學的。”質檢專家表示,食品添加劑是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學合成或者天然物質。因此,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工業,更不應讓食品添加劑成為非法添加物如三聚氰胺、蘇丹紅等的“替罪羊”。
記者注意到,我國公告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的種類不比國外多。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的數據顯示,美國現有食品添加劑2922種,遠遠超過我國2400種的規模。
業內人士認為,確保食品安全,不是要消滅食品添加劑,而是要將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防止濫用、誤用,嚴厲打擊向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質的行為。同時,要加快制定和完善食品添加劑的相關標準,提高檢測技術水平,只有在有據可循、有法可依的監管下,我國食品工業才能健康發展。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推薦儀器

最近更新儀器

相關行業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