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中國儀器研制需制度保障
中國儀器研制需制度保障
儀器科研項目財政管理制度亟待改進
“目前,儀器研制項目的管理制度缺乏靈活性,太‘死’,一是項目預算‘死’,要求在項目進行前就將項目預算計劃得非常精確;二是項目周期時間太‘死’,規定一個非常確切時間段,比如三年或五年。此外,一些項目計劃一旦更改,比如要申請追加項目經費,上報審核過程非常繁瑣、漫長,太費時間。儀器研制項目是具有創新性的工作,受很多未知因素影響,我們無法將預算做得很精確,無法將項目周期控制得毫厘不差。項目負責人需要一定的自由度!
與儀器研制成果產業化相關的知識產權、審計制度要跟上
“儀器研制項目的成果應考慮產業化,這樣才能讓國家與民眾受惠,才能讓儀器行業發展得更好。但儀器研制成果產業化涉及利益分配,如何分配是個大問題。由此牽扯進來的知識產權、財務審計等問題目前沒有明確的制度規定,儀器研制者如考慮將成果產業化可能會遇到很多障礙。”
“首先,知識產權問題。目前科研人員研制出來的儀器屬于職務成果,這個成果的知識產權屬于研究者所在單位,而科研人員個人能否受益和受益的比例完全取決于所在單位的土政策,國家沒有統一的規定。這是不合理的,會打擊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其次,財務審計問題。目前,儀器產業化必然要與企業發生關聯,或者是科研人員與所在單位設立公司,或者將成果出售給其他公司。因為是職務成果,所以相關的財務審計程序繁多又瑣碎,讓許多科研人員非常頭痛,難以專心搞科研。要促進科研成果的產業化,相關制度應該跟上。”
需打破人才制度禁錮,保護儀器研制人員利益
“目前,許多儀器研制項目主要集中在高校與科研院所,國家現有人才制度對進入這些單位的人員的學歷要求很高,這有很多弊端。高學歷并不意味著高技術水平,且儀器研制需要的人才種類很多,并不是每一個崗位都需要博士那樣的高學歷。而那些學歷較低但在儀器研制方面很有天賦的技術人才卻得不到發掘與重用。”
“我國專門研制儀器的人員少,大部分研究者都是將儀器研制作為‘副業’。如果儀器研制者在科研單位中不是專門從事儀器研制工作,那么他是非常吃虧的。他的利益很難得到保障,其地位、待遇較低,發文章較難,職稱很難評上。在這樣的情況下,科研單位留住這些儀器研制人才比較困難。我國儀器研制人才本來就匱乏,用人單位還招不到人、留不住人,這樣情況就更糟糕了。相關人才制度方面該做點調整了!
適當時候,一些強制性制度支持國產儀器產業是必要的
“目前,在購買儀器的時候,許多資金充裕的單位多是考慮國外進口儀器,對國產儀器則不作考慮,這種情況非常不利于國產儀器的發展。如果將來國產儀器發展到一定水平,國家可以采取一些強制制度,即只要國產儀器能夠達到使用要求,儀器購買單位必須購買國產儀器。這樣的強制性制度雖然可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但是其對中國儀器研制以及國產儀器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一定是巨大的。”
針對以上方面,劉敦一研究員曾向相關部門提過許多建議,比如延長儀器研制項目周期,靈活調整項目經費,讓科研人員能夠享有一定比例的知識產權,允許用人單位采用崗位責任制與合同制等等。讓人欣慰的是,有關部門在參考多方建議之后已經在許多方面有所調整了。
在采訪的最后,劉敦一研究員還說到:“質譜類儀器研制需要機械、電子、物理、電氣等多個學科的知識與成果,其對技術的要求是綜合的、是最高水平的。這類儀器的研制可以帶動其他種類儀器的發展,所以我一直建議重點發展質譜。介入這類比較高端儀器的發展,我們要鼓勵自主創新,也要鼓勵拷貝復制。我國各行各業對有機質譜的需求很大,如果我們真的能夠研制出來,能保證儀器性能穩定,那么中國可以少買很多進口儀器,節省很多資金。”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切實加強中后期田管奪取夏糧豐收
- 下一篇:中國儀器研制的種種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