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ACCSI2010之“光譜發展論壇”實錄
ACCSI2010之“光譜發展論壇”實錄
光譜發展論壇由儀器信息網編輯劉向東先生主持,出席光譜發展論壇的嘉賓有: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楊嘯濤先生、北京化工大學袁洪福先生、北京北分瑞利分析儀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武惠忠先生、北京納克分析儀器有限公司總經理賈云海先生、德國斯派克分析儀器公司中國區總經理苑鵬飛先生、德國耶拿公司中國區總經理趙泰先生、北京科創海光儀器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志恒先生。
光譜發展論壇現場
論壇圍繞光譜類儀器的最新技術進展、國產光譜類儀器如何做大做強等問題展開討論。本文摘錄部分現場訪談內容以饗讀者。
出席光譜發展論壇嘉賓(上排從左到右:楊嘯濤先生、袁洪福先生、武惠忠先生、賈云海先生;下排從左到右:苑鵬飛先生、趙泰先生、周志恒先生)
一、近幾年,光譜儀器研發領域有哪些最新的技術進展?
論壇一開始,首先由各位嘉賓陳述近幾年光譜儀器研發領域的一些最新技術進展。
趙泰先生表示,近年來在原子光譜領域最大的技術進展就是發明了連續光源。連續光源用一只弧氙燈代替所有的元素燈,可以非常靈活地選擇所要的譜線,并且具有強大的扣背景能力,不管是連續背景還是特征背景。其次是樣品無需前處理、直接固體進樣石墨爐技術。直接固體進樣技術可以用水溶液來校正,帶來的好處是檢出限改善了兩個數量級。
楊嘯濤先生也認為原子光譜領域這幾年最大的進展是原子吸收在連續光源方面的突破。楊嘯濤先生還著重提到原子熒光在發展過程中幾次比較大進展:從無極放電燈、空心陰極燈、低溫原子化,一直到最近的形態分析。另外,光譜儀器在現場快速檢測方面的應用也越來越多,特別是近期提到的環境中重金屬檢測是原子光譜儀的強項,現場小型化、便攜式、車載等專用的重金屬檢測儀會得到長足的發展。
武惠忠先生也特別強調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原子熒光技術,通過國內專家這幾年的努力,原子熒光逐漸趨于成熟。在標準的制定方面有了長足的進展。另外,最近兩三年原子熒光實現了和色譜的聯用,一些廠商也推出了商品化的原子熒光-色譜聯用儀器。武惠忠先生還提到便攜式、專用化的儀器也是近年來發展的趨勢。便攜式原子吸收光譜儀會把傳統的原子吸收推向一個更新更廣闊的應用。
“光譜儀有三方面的發展趨勢,一是儀器的高端化、二是大規模的聯用,三是驗室儀器向現場、車載化發展。這幾年,國內在原子熒光的應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測定元素達到了11種,其市場規模也在逐年擴大,但是原子熒光還未真正走出國門,如果原子熒光要想得到更好的發展,在國內發展的同時必須走國際化的道路。”周志恒先生這樣認為。
苑鵬飛先生從光學系統的結構方面闡述了ICP光譜的最新技術進展。傳統的ICP光譜儀是羅蘭圓加光電倍增管,后期發展成為中階梯光柵加固體檢測器。最新發展的一個全新的理念是傳統的羅蘭圓加固態檢測器。這樣做有兩方面的進步:一是使全譜都能夠實現定性和定量分析,是真正意義上的全譜分析;二是使ICP可以實現遠紫外分析,分析波長范圍擴展到130nm,很多元素比如鹵素的分析線在這個區域。
賈云海先生講述了在元素分析方面,金屬分析儀可以大面積地進行掃描,鼠標點到任何一個地方,元素的含量都可以清楚地顯示出來,并且實現了和金相顯微鏡的完美比對,而之前要用掃描電鏡或金相顯微鏡才能夠進行準確判斷。實際上夾雜物的成分分布、尺寸分布和單元素的分布都可以通過一臺儀器做出結果來,在金屬分析方面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袁洪福先生則著重圍繞當前全世界或者全社會所面臨的食品藥品安全、過程優化、反恐等問題,認為快速檢測和實時監測將會變得非常重要。由于分子光譜主要是提取弱信息,儀器的穩定性尤為重要,這也是廣大分子光譜儀器廠家所努力做的主要工作。光譜儀器在專用化、便攜式性、快速篩查方面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
二、原子吸收、ICP發射光譜、ICP-MS三種儀器有各自的特點,同時在應用領域有交叉的地方,這三種儀器目前及將來的發展關系如何?
周志恒先生指出,目前這三種儀器在應用上是有差異的,誰都不可能完全取代誰;但是原子吸收在國外的使用量確實在減少,它們之間應該是互補關系。
“用戶會根據自己的需要購買合適的儀器。ICP-MS發展非常快,在90年代的英國和日本發表的ICP相關的文獻數量已經超過了同期發表的與原子吸收相關的文獻數量。另外,各個國家有各自的國情,總體來看應該是互補關系。”楊嘯濤先生也這樣認為。
袁洪福先生強調要根據需要解決的問題選擇最佳的分析儀器。另外,國內、國外購置儀器的經費來源不太一樣,也是一個影響因素。用戶購買的儀器有百分之幾真正能夠利用起來?這是儀器行業、用戶都要考慮的問題。
武惠忠先生認為短期內還是互補關系。各個國家都有自己實際的國情和應用習慣。20多年前確實有原子吸收將要被取代的看法,但是到現在原子吸收不但沒有被取代,而且在中國發展的更快更好。在科研上確實存在競爭的關系,但是基層用戶主要是用來檢測大量的實際樣品,原子吸收儀器本身的成本和使用成本都很低。
賈云海先生說:“如果用戶只買一臺儀器,那么必須在三者之間做出選擇。”中國的用戶購買的更多的是物美價廉的國產原子吸收光譜儀,這與成本有直接關系。原子吸收不可能消失,但是如果ICP的制造成本大幅降低,小型化,氬氣消耗進一步減少,那么一定是ICP發射光譜市場份額快速增長,所以是一種競爭和互補的關系。
苑鵬飛先生認為目前是互補關系,將來可能會演變會為競爭關系。現在這三種儀器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從技術角度講,不可能其中一種儀器完全取代另一種儀器。也許十年或二十年之后,隨著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如果出現某種儀器的價格越來越低、越來越小型化、發展越來越完美,難免會產生激烈的競爭。
趙泰先生將三者之間劃分為相互交叉和互補的關系。對于一些任務,的確這三種儀器都能夠完成,但是總有一些工作只有其中一種儀器能夠很好的完成,其它兩種儀器做不好,所以其中一種技術永遠不會被另一種取代。目前,三種儀器需求量都在增長。
三、我國光譜類儀器起步早,相對于其它類型的分析儀器,光譜類儀器國產化程度相對較好,并且有相當一部分儀器出口到海外,但是在可靠性和穩定性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提高。那么,如何提高國產光譜類儀器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討論:加強核心部件的基礎研究、解決元器件供應鏈的問題、提高企業的質量管理能力、重組合并,擴大企業規模,減少重復開發、加強應用研究、解決精密機械加工的問題、改變觀念和提升意識。
首先,趙泰先生指出影響儀器穩定性和可靠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工業標準的國際化。國產儀器從性能和指標方面和國外儀器差距并不大,主要是生產標準不完善,并且和國外差距很大。國內的標準是側重于性能,國外標準更側重統一、安全。
苑鵬飛先生認為國內的儀器已經發展到一個很高的水平,但是在一些大型儀器、高端儀器在核心技術上還差一點。對于大眾化的核心技術采取引進、消化和吸收應該是一個捷徑。國內儀器的機加工與工業水平有關系,所以提高這方面能力會使國產儀器的可靠性有很大的提高。
賈云海先生提到“擴大企業規模,減少重復開發”對于提高儀器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沒有直接關系,歐美一些規模非常小的公司往往能夠做到行業第一。日本很多企業在購買國外專利之后,都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實現產業化;而我們研發的儀器出現信號、項目驗收完畢后,后續工作就跟不上了。拿出樣機在產業化過程中只能是完成了很小的一步,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需要很多公司接力才行。
周志恒先生說:“除了提高基礎工業水平之外,產業細分是發展的大趨勢,現在產業細分的程度還不夠,當每個公司只做關鍵技術,其它的部分都由相關的產業鏈來供給,國產儀器就能夠做好;產業細分的前提是標準化。最后是‘繼承’,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在搞一臺新儀器,和前一臺沒什么關系,這是沒有很好的繼承;沒有‘繼承’就沒有經驗,就沒有提高。”
袁洪福先生指出意識問題非常重要,做一臺樣機很容易,真正做出商業化產品很難;同時標準化也非常重要。
武惠忠先生:“這是一個很復雜命題,關鍵是要有足夠的‘重視’。在一個企業里能夠做到從總經理到每一個員工都能夠重視,這需要一個企業做大量的非常艱苦的工作。對于中低檔儀器,國產儀器缺的是關鍵技術嗎?在全球化的情況下,很多的零部件還是可以買到,關鍵是從設計到加工,每一步都要‘重視’。”
“理念甚至比其他的更重要。提高產品的品質是個系統工程,最根本的是企業家的理念,理念造就了管理體系,國產儀器這方面的差距比技術上的差距要大很多。”楊嘯濤先生這樣認為。
各位專家圍繞光譜類儀器的最新技術進展、國產光譜類儀器如何做大做強等問題發表了各自精辟的看法,相信此次談話對于關心光譜儀器發展前景的各位嘉賓有所啟示。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水浴鍋工作原理及操作維護
- 下一篇:國家農藥殘留標準審評委員會在京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