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豇豆”不能再一成不變地經營下去了
“豇豆”不能再一成不變地經營下去了
來源: 三農在線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10-04-09 閱讀次
1月下旬,農業部在海口召開了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會議,研究如何將2010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推向深入。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在會上指出,2010年要從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高度,一手抓執法監管,一手抓農業標準化生產,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措施是在2009年開展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行動暨執法年的基礎上,繼續開展整治行動,目標任務不變。著重開展農藥、獸藥、飼料、生鮮乳、水產品5個專項整治行動和深入推進農資打假。要求各級農業部門對農產品保障工作“務必高度重視,務必全力以赴。”
轉眼進入2月,國際旅游島接待春節游客進入高潮,“海南冬季瓜菜北運”也進入高潮,這時,海南“問題豇豆”事發,真是讓人心里不是滋味。網上有人議論,“海南不給農業部面子”。這種議論很可笑,但也發人深省。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有關工作”。農產品質量安全在我國的定位就是個政治問題,是個政績問題。如果說出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各級政府“沒面子”,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政治問題用怎樣的手段去解決?農業部的思路是“一手抓執法監管,一手抓農業標準化生產”。
先說執法監管,這一直是我們的軟肋。正值“兩會”召開,鐘南山院士認為,“體制問題不解決,類似三聚氰胺和問題豇豆這樣的事件還會反復出現。”更多的人認為,目前農產品檢測方法和交易模式有問題。《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規定農產品生產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應實行“產地準出”制度,并沒有對千家萬戶的分散種植的農戶提出要求,而目前海南基本都是分散種植,收購商直接到地頭,蔬菜基本不經檢測就拉走。“市場準入”如果進行實驗室檢測的話,需要5個工作日,對于新鮮蔬菜的銷售基本不可行。目前各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開展的基本都是快速檢測,主要防止因農藥殘留超標而造成急性食物中毒的事件發生。“交易模式”上目前大多數批發市場都是采用手對手現金交易,這給建立索票索證追溯制帶來很大難度,而南京的IC卡交易到目前還是推不開。
監管的源頭要上溯到生產環節。有調查發現,海南不少農戶對用什么藥,怎么用,基本不了解,哪種病蟲害被哪種藥治住了,大家就口口相傳,缺乏農技指導。特別是效果好又成本低的藥,農戶會主動選用,其中絕大多數農戶并不知道哪些藥是違禁的。海南豆角自播種到采收,通常40余天,關鍵就是防治蟲害。“我八歲開始種豆角,從沒有見到農技人員下來傳授如何科學用藥,告訴我們哪些藥高毒,哪些藥低毒。”三亞崖城鎮坡田洋村一位年近六旬的菜農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毫不客氣地說。“現在不能把所有責任都推給農戶,基層政府和干部也應對問題豇豆負責。”這也許是個案,但當地農業干部也承認:“高效低毒農藥推廣等農技工作確實不足。”
抓執法監管,抓標準化生產,無公害食品行動到今天已經快10年了,為啥有些地區和產業還是沒有轉變?必須從根子上找原因。“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能停留在口號上,不“加快”轉變是不行的,是沒出路的。農業部目前正會同海南省,決定共同推進海南全島蔬菜標準化生產,打造安全放心的南菜北運基地。內容包括組織編制海南省瓜菜產業建設規劃,實行高毒農藥禁止入島,實施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普及標準化生產規程,嚴格基地產品準出,完善聯防聯控機制。這讓我們眼前一亮。產業經濟安全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前提。“海南省瓜菜產業建設規劃”如果能早日出臺并落實,將會使海南瓜菜生產通過優化區域布局和品種結構,走上穩定發展之路,使菜農走出“多了多,少了少”,增產不增收,增收不增效的低層次循環,并通過產業化經營使農產品實現“優質優價”,逐步讓市場價格發揮對質量安全的引導作用,從而形成政府與市場“兩只手”都起作用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
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根本在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廣標準化的同時要進行產業政策調整,要解決農民管理成本增加之后的效益出路。因此,政府應把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重心放在建立和諧的產業關系上,要站在統籌城鄉發展的高度去建立和諧的產業利益機制。陳曉華副部長在海口會議上有一句很普通但發自肺腑的話:“抓與不抓不一樣,真抓假抓不一樣。只要我們切實把農產品質量安全擺在與數量安全同等重要的位置,像抓農業生產發展一樣抓農產品質量安全,就能不斷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就能有效防范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發生。”
海南的“問題豇豆”,給我們上了一課,讓更多人進一步認識到經濟發展方式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系。誰能說這對整個農業發展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提升不是一件好事呢?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推薦儀器

最近更新儀器

相關行業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