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中國糧食億萬斤目標受干旱低溫考驗
中國糧食億萬斤目標受干旱低溫考驗
來源: 網絡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10-04-06 閱讀次
今年從春節開始,氣溫一直處于忽高忽低狀態。熱的時候,一路竄到六月天的溫度,可是一旦冷空氣來襲,氣溫又一下子回到10度以下,甚至逼近0度,讓人捉摸不透。天氣的反常,不但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影響,同時也對農作物造成不小的影響。全國各地都有預兆,糧食可能會順勢減產。對于農作物生長環境中溫度濕度參數的測定,我們推薦使用自動溫濕度記錄儀/溫濕度記錄器/溫濕度儀或者溫濕度巡檢儀,這種儀器最大的特點是方便快速,是手持式,可以直接拿到田里,當場就可測出結果。另外如果還要測出環境中風速的大小或者方向,可以用風速計,文中所推薦的風速計,最多可儲存60000條數據,數據大,方便前后比較。多參數環境記錄儀也是不錯的一款儀器,它可以一次性測試多組數據。
從江南水鄉到黃淮平原、從西南旱區到東北邊陲……一場力爭夏季糧油豐收的關鍵之役,正在廣袤的田野里打響。
糧食豐收與否不單是數字的多多少少,更是國家管好通脹預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關鍵之舉。
全國平均氣溫近22年最低值
近年來,在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的推動下,全國糧食連續6年實現增產。在來之不易的成績面前,我們更要看到,我國農業生產依然存在眾多復雜而嚴峻的因素。
當前,干旱、低溫等異常氣候正對農業生產造成沖擊。在農業生產“六年豐”的成績面前,個別地方抓糧、種糧的勁頭有所懈怠。另外,隨著我國經濟企穩向好,企業用工增加較多,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一些地方農村勞動力緊缺,給春耕生產特別是春季農田水利建設和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帶來較大困難。
從支撐農業的條件看,一些“三農”學者認為,6年來全國糧食面積恢復增加了1.44億畝,繼續擴大面積的空間有限,基礎脆弱、科技薄弱、后勁不足的問題凸顯。
此外,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僅1.38畝,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在現有生產條件下,既要發展糧食生產,又要發展棉花、油料、果蔬、花卉等經濟作物、保證工業原材料供應,統籌發展難度很大。
據世界糧農組織預測,2009~2010年度世界谷物產量減少2%、消費量增長1.8%。國際農產品價格除主要取決于基本供求關系外,還受到石油價格、貨幣匯率、投機資本、國際流動性狀況等因素的復雜影響,走勢難以預料。
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的確有點不尋常——大部分地區入冬時間早、氣溫低,全國平均氣溫是近22年來的最低值。
在異常氣候影響下,全國農業生產形勢不樂觀。農業專家說,黃淮海、長江中下游、西北三個區域的小麥面積和產量占全國九成。由于長時間的低溫,導致積溫減少,小麥生長量不足。旱災肆虐的西南地區冬小麥、油菜等小春作物減產已成定局,春播、春種難度增大。
專家表示,今年是自2004年以來苗情最差的一年。
補貼政策提高
全年糧食豐收的第一道考驗就是夏糧能否豐收。由于夏糧占全年糧食產量的近四分之一,夏油產量超過全年油料產量的五分之二,春播糧食面積占全年的一半以上。抓好了春季農業生產,才能把握全年農業生產的主動權。
政策信號已經非常明確。今年國家繼續加大強農惠農政策力度,一系列重大舉措已經出臺——
繼續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增加良種補貼,擴大馬鈴薯補貼范圍,啟動青稞良種補貼,進一步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
在重點糧食品種收購上,已明確今年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每斤白小麥、紅小麥(混合麥)均比去年提高0.03元;每斤早秈稻提高0.03元,中晚秈稻提高0.05元,粳稻提高0.1元。
此外,財政部等有關部門正在積極研究安排農業生產救災資金,對因低溫凍害造成的冬小麥弱苗追施拔節肥給予補貼。
這些穩糧增收的好政策向全社會發出了強烈的信號。政策好還需人努力。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說,農業部將繼續把發展糧食生產作為重中之重,抓好強農惠農政策落實,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6億畝以上,千方百計保持糧食產量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推薦儀器

最近更新儀器

相關行業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