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國產大豆將成為記憶?
國產大豆將成為記憶?
來源: 網絡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10-03-31 閱讀次
國產大豆將成為記憶?
四大糧油企業控制國內糧油行業,已非一天兩天。國產大豆舉步維艱,甚至,有人放出預言,說國產大豆將在未來10年消失。預言歸預言,但至少已證明:國內大豆市場相當不容樂觀,在最近的一些地區性農情調查中發現:黑龍江省大豆種植面積將在2009減少20%的基礎上再次減少,將持續呈跌幅狀態。大豆產業的陰雨天氣,有可能危及相關行業,因此,國家政府有必要展開相關行動,對國產大豆進行一定的拯救。推薦使用儀器:自動溫濕度記錄儀/溫濕度記錄器/溫濕度儀是測定大豆生產環境參數的一款儀器,能夠快速、準確地測出溫度、濕度等參數。溫濕度巡檢儀跟上面提到的溫濕度記錄儀差不多,也是測定周圍環境溫度、濕度的一款儀器。它分手動、自動和電腦鎖定模式,用戶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數顯溫濕度計是數字顯示所測數據的一款經典儀器,在所有溫濕度記錄儀中銷量最好。因為數字顯示方便查看,直接顯示結果,深受消費者喜歡。二氧化碳檢測儀則是測定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一款儀器,如要詳細咨詢,請致電24小時服務熱線:0571-87515059。
傷痕累累的國產大豆,今年又被狠狠地刺了一刀。甚至有專家沉痛地預言:在10年之后,國產大豆也許只能成為停留在記憶中的往事。
日前,黑龍江省農委公布了一則農情調查情況:2010年黑龍江省大豆種植面積將在2009年減少20%的基礎上再次減少,預計下降到 6500萬畝,減少560萬畝,跌幅迫近10%。
“今年我國大豆產量將會跌破1400萬噸。”3月25日,東方艾格油脂業分析師陳麗娜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如是說。而往年這個數字還是1600萬噸上下,2009年為1450萬噸。
無疑,豆農種植欲望的下降來源于種豆收益不高。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張照新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從絕對收益來看,大豆價格沒有達到豆農的期望值;從相對收益來看,種植玉米要比大豆的收益更大。”
盡管國家在近兩年出臺了一些保護豆農利益的政策,2009年更是把部分壓榨企業納入了收儲補貼名單之中,但是起到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黑龍江省大豆協會的一位負責人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介紹,目前,黑龍江省內68家規模以上的大豆加工企業絕大多數已經停產,并全部停止收購大豆,總的開工率已經跌至2成以下,目前仍有300萬噸大豆積壓在農民手中。
企業停產的原因還是老問題——虧損。陳麗娜表示,目前,除去補貼,企業每加工1噸國產大豆要比進口大豆成本增加近200元。而且,這個價差可能會持續較長一段時間。巴西、阿根廷的新豆即將上市,5月份甚至是整個上半年,國際大豆價格都是看跌的。
也正是這個價差的長期存在,使得國產大豆不斷被邊緣化。據上述負責人介紹,近些年進口大豆在我國的壟斷地位不斷加強,2008年國產大豆的壓榨量僅為200萬噸,在總壓榨量中的比重已經不足5%。
由此,包括九三油脂在內的多家黑龍江民族壓榨企業開始跨省建廠,謀求與進口大豆對接。國產大豆的唯一“樂土”也開始被侵蝕。
還有一則令人震驚的消息是,在國家三令五申控制大豆壓榨產能時,新型大豆壓榨項目還在大肆擴張。“目前,中糧、中儲糧和幾家大型壓榨企業都在籌建新廠。雖然還沒有具體的數字,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今年的擴張比2009年還要嚴重。”一位消息人士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壓榨企業持續擴張的消息也得到了中國大豆產業協會專職副會長劉登高的確認。他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透露,雖然項目沒有年度界限,但大豆壓榨企業的重復建設一直都存在,沿海地區、東北地區不斷都有新廠開建的消息傳來。
對此,張照新認為,在市場經濟中,一些落后的、規模小的企業會逐漸被淘汰,規模大的、有實力的企業則需要擴大產能,搶占市場份額,這也是競爭的需要。黑龍江省大豆協會的負責人也表示,鑒于國產大豆被邊緣化,新上國產大豆壓榨項目是值得鼓勵的。
但在劉登高眼中,央企的擴張是與民營企業“奪食”。“發改委一直在強調嚴格控制重復建設,但是由于缺乏具體的監督措施和懲辦手段、國家的控制要求幾乎成為一紙空文,不僅沒有成效,而是愈演愈烈。被排擠的產地加工企業只能望洋’興嘆!應該看到,重復建設的本質不是先進淘汰落后,而是壟斷在作祟,以大欺小,這不是充分的市場競爭行為。這反映了國家產業、投資政策中的某些偏失,包涵了沉痛的教訓。”他說。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司偉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我國大豆壓榨產能已經超過了1億噸,如果國家不嚴加控制,未來大豆壓榨行業的競爭將會變得“血腥”。
諸多窘態的存在不僅引起業內人士的擔憂:10年之后,國人是否還能看到國產大豆的身影。
“十分有可能。如果國家再不采取有效措施的話,國產大豆很有可能走上覆滅的道路。”黑龍江省大豆協會的該負責人表示。
張照新則認為,由于價格因素大豆減產是階段性的,長期來看,國產大豆還是會保持穩定。對于大豆,國家會愈加重視,還會有相關政策出臺。他建議,最直接有效的辦法是加大補貼力度,讓壓榨企業開工生產。“這與保護豆農利益不沖突,企業能夠高價收豆相當于間接地補貼了農民。”他說。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推薦儀器

最近更新儀器

相關行業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