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在线免费观看,在线日韩欧美,午夜高清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亚洲综合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日韩小视频在线

農業儀器網

中央一號文件再度鎖定三農 提出大幅增農業補貼

來源: 新京報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09-02-03  閱讀

綜合新華社電 昨日正式公布的2009年中央一號文件再度鎖定“三農”。

這份名為《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的文件,是改革開放以來第11個以“三農”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也是首次連續6年發布關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

《意見》指出,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持續蔓延、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減速,對我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日益加深,對農業農村發展的沖擊不斷顯現。2009年可能是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也是鞏固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極為艱巨的一年。

“做好2009年農業農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意見》稱,擴大國內需求,最大潛力在農村;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基礎支撐在農業;保障和改善民生,重點難點在農民。

文件摘要

較大幅度增加農業補貼

2009年要在上年較大幅度增加補貼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補貼資金。增加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加大良種補貼力度,提高補貼標準,實現水稻、小麥、玉米、棉花全覆蓋,擴大油菜和大豆良種補貼范圍。

大規模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補貼范圍覆蓋全國所有農牧業縣(場),帶動農機普及應用和農機工業發展。加大農資綜合補貼力度,完善補貼動態調整機制,加強農業生產成本收益監測,根據農資價格上漲幅度和農作物實際播種面積,及時增加補貼。根據新增農業補貼的實際情況,逐步加大對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種糧補貼力度。

鼓勵推行省直管縣體制

增強縣域經濟發展活力。調整財政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對縣鄉財政的一般性轉移支付,逐步提高縣級財政在省以下財力分配中的比重,探索建立縣鄉財政基本財力保障制度。推進省直接管理縣(市)財政體制改革,將糧食、油料、棉花和生豬生產大縣全部納入改革范圍。

穩步推進擴權強縣改革試點,鼓勵有條件的省份率先減少行政層次,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縣(市)的體制。依法賦予經濟發展快、人口吸納能力強的小城鎮在投資審批、工商管理、社會治安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權限。支持發展鄉鎮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入,促進產業集聚和升級。

建土地經營權流轉市場

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強化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物權保護,做好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穩步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把承包地塊的面積、空間位置和權屬證書落實到農戶,堅決禁止和糾正違法收回農民承包土地的行為。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堅持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尊重農民的土地流轉主體地位,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迫流轉,也不能妨礙自主流轉。

按照完善管理、加強服務的要求,規范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發展流轉服務組織,為流轉雙方提供信息溝通、法規咨詢、價格評估、合同簽訂、糾紛調處等服務。

推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

完善村黨組織兩推一選、村委會直選的制度和辦法,著力拓寬農村干部來源,穩步推進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完善長效機制和政策措施。

以不低于當地農村勞動力平均收入水平確定村干部基本報酬,并根據實際情況建立業績考核獎勵制度,逐步解決好村干部養老保障問題,加大從優秀村干部中選任鄉鎮領導干部、考錄鄉鎮公務員、招聘鄉鎮事業編制人員的力度。

妥善解決農村征地、環境污染、移民搬遷、集體資產處置等引發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做好農村信訪工作,搞好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反對和制止利用宗教、宗族勢力干預農村公共事務,嚴密防范境外敵對勢力對農村的滲透。

據新華社電

解讀

“土地確權預備 承包權長期化”

專家稱承包經營權流轉中介宜市場主導

2009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穩步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把承包地塊的面積、空間位置和權屬證書落實到農戶,堅決禁止和糾正違法收回農民承包土地的行為”。

中國社科院農村所研究員黨國英昨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這一做法是為達到十七屆三中全會公報中“土地確權”的目的,同時為下一步承包權實現長期化做好準備。

黨國英表示,從其調研情況來看,目前一些地方農村的土地承包關系存在模糊之處,“比如有些承包合同在賬面上顯示有多少多少畝,但是這些土地是否真正這么大,以及到底在哪里誰都不清楚,這樣就給村干部調劑留下了空間”。

此外,文件還提出,“規范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發展流轉服務組織,為流轉雙方提供信息溝通、法規咨詢、價格評估、合同簽訂、糾紛調處等服務”,黨國英認為,這一中介組織應傾向于由市場而非政府主導。

黨國英分析稱,近年來許多地方由村委會或基層政府組織出面收回了農民的承包地,由政府方面成立土地流轉中心,再將土地大面積轉包給了所謂“大戶”,其背后的真正動力在于解決集體興辦公共事業的財源,因此,“行政領導應當只是做好服務工作,最好不要直接興辦營利性經濟實體。” 本報記者 李靜睿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2024 http://www.zhouyanwai.cn 版權所有: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88號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I座11-13樓

聯系電話: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務專線:400-672-1817

浙ICP備09083614號

免費咨詢

  • 在線詢價: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