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育榮(福建省松溪縣農業局)
超級稻Ⅱ優6號是由我國著名雜交水稻制種育種家、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劉文炳研究員主持,福建省尤溪縣良種生化研究所承擔福建省科學技術廳《優質與特種用稻選育與產業化》項目(2001Z100)中育成的綜合性狀突出的突破性超級稻。該組合系福建省尤溪縣良種生化研究所和福建東方種業有限公司合作,采用穗大粒多、異交率高的Ⅱ-32A不育系與自育的配合力好、恢復力強的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強優恢復系菲恢6號,配組雜交育成的中晚稻兼用秈型重穗型超級雜交稻新組合。2005年通過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閩審稻2005G01);2005年開始通過湖南省引種(批文);2007年通過云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滇審稻200707號);2008年初通過貴州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
該組合屬基本營養型,福建省三明市中稻區試全生育期145d,松溪縣單晚簡比試驗全生育期142d,比汕優63遲熟2d左右。主莖葉片16.5片,株高120cm,穗長24~25cm,穗均總粒185.6粒,結實率85%~90%,有效穗240萬~280萬穗/hm2,分蘗力中等,株葉形態好,莖稈粗壯,穗大粒多,結實率高,后期轉色佳,綜合性狀優良,抗病、抗逆性強,增產潛力大。
2003年參加生產試驗,經三明市水稻專業組對尤溪縣西城鎮七尺村煙后稻生產試驗田進行現場實割1hm2,產量10086kg/hm2,比對照汕優63增產25.85%;2004年Ⅱ優6號在福建省尤溪縣西城鎮麻洋村實施“百畝超級”再生稻節本省工優質高效種植技術示范,經福建省跨越辦組織專家現場驗收6.92hm2,再生稻頭季平均產量12117kg/hm2,產量居世界一流水平;再生季平均產量6267kg/hm2,全年再生稻平均產量18384kg/hm2。2004年9月15日,Ⅱ優6號由福建省科學技術廳邀請中國水稻研究所、云南農業大學、云南省農科院、云南省種子站和安徽省種子站及福建省農科院的同行專家,在云南濤源對Ⅱ優6號進行現場實割驗收0.07l3hm2,平均產量高達18290kg/hm2,創水稻單產世界新紀錄,成為我國超級稻首次突破0.067hm2以上產量18000kg/hm2大關的超級稻新組合。2005年參加云南省秈型雜交稻區域試驗B組區試,平均產量10095kg/hm2,在紅河試點產量l2520kg/hm2,列參試組第1位。同時,2005年又在云南省保山市示范種植0.133hm2,平均產量12840kg/hm2。
2004年松溪縣種子管理站引進試種0.4hm2,平均產量9310kg/hm2,比對照汕優63增產21.42%;2005年參加松溪縣種子管理站單晚水稻新品種(組合)簡比試驗,平均產量9140kg/hm2,比對照汕優63增產18.41%;2006年松溪縣種子管理站建立單季水稻高產示范片6.67hm2,平均產量9450kg/hm2,比對照汕優63增產22.8%。
該組合生育期較長,需肥量較大,宜選擇肥力中上的田塊種植。栽培策略主要是主攻有效穗數和大穗,提高結實率,兼顧粒數與粒重,爭取有效穗達270萬穗/hm2左右,確保高產豐收。
1適時播種培育壯秧
播種前先做好種子處理,即將清選過的種子曬2d,用25%多菌靈溶液浸種消毒2~3d,然后催芽、播種。在松溪,該組合適合中稻或單季栽培,播種期宜安排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濕潤育秧,秧齡30~35d。采用稀播勻播,秧田播種量控制在112.5kg/hm2,本田用種量為11.25g/hm2。秧苗一葉一心期噴施300mg/kg濃度的多效唑溶液促分蘗,秧田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于三葉一心期酌施斷奶肥,移栽前5~7d施送嫁肥,同時做好黑尾葉蟬(防傳毒)等秧田病蟲害的防治,做到移栽時單株帶蘗2~3個分蘗壯秧。
2本田耕作
前作收獲后,及時翻耕、耙細整平后施底肥,再耙一次后保留淺水栽秧;冷爛田宜開廂畦作,廂面寬150cm左右,廂溝寬20~30cm,溝深10cm。
3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
該組合長勢較強,但分蘗力中等,宜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移栽規格采用寬行窄株:16.5cm×26.5cm或20.0cm×26.5cm,為稻苗提供充足的生長空間,促進個體生長,插叢數18.0萬~22.5萬/hm2,叢插2粒谷秧,基本苗120萬/hm2以上。